1999年,王健林建立了5家万达,但需要使用上百吨的玻璃,采购员为了能拿回4万元

虎虎聊娱乐 2025-09-11 13:34:39

1999年,王健林建立了5家万达,但需要使用上百吨的玻璃,采购员为了能拿回4万元的回扣,决定只从福耀玻璃采购。曹德旺了解之后,让总经理黄中胜离职。后来,某家玻璃厂为黄中胜开出了30万的年薪,但黄中胜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1999年,王健林建立了5家万达,但需要使用上百吨的玻璃,采购员为了能拿回4万元的回扣,决定只从福耀玻璃采购。曹德旺了解之后,让总经理黄中胜离职。后来,某家玻璃厂为黄中胜开出了30万的年薪,但黄中胜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说起福耀玻璃,得从曹德旺那股子拼劲儿讲起。1987年,曹德旺在福建福清创办了这家公司,从小作坊起步,专攻汽车玻璃。靠着实打实的质量和成本控制,福耀一步步站稳脚跟。到90年代末,集团已经成了国内玻璃行业的骨干企业,员工上万人,产品卖到全国各地,还出口海外。曹德旺这人,讲究诚信经营,从不搞歪门邪道。他常说,企业要长远,就得守住底线,让员工有归属感。这套管理思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里,特别接地气,帮福耀避开不少弯路。 黄中胜是曹德旺早年的老伙计,上世纪80年代末加入福耀。那时候公司刚起步,他从基层干起,负责采购和仓库事务。一步一个脚印,凭着业务熟稔,很快就升到采购部门经理,后来又爬到总经理位置,年薪12万,在当时算得上体面。黄中胜管的手笔不小,全国供应商都得跟他打交道。他对玻璃行情门儿清,帮公司谈下不少大单子。可惜,好景不长,就在1999年,这事儿就出在他身上。   那年,王健林的万达集团正大干快上,计划建五家大型商业综合体。这些商场规模大,外墙和内部装修得用海量玻璃,上百吨起步。玻璃这东西,质量得过硬,价格还得实惠。万达招标一放出来,玻璃厂子们都眼红了。福耀自然不甘落后,曹德旺亲自过问,叮嘱要靠实力中标。黄中胜作为总经理,牵头这事儿。他带队分析竞标方案,评估各种规格的玻璃需求。万达的采购员那边,门槛高,竞争也狠。结果,黄中胜为了稳拿订单,给采购员塞了4万回扣。这笔钱虽小,对比上百吨的生意,确实九牛一毛。可这做法,在行业里虽常见,却踩了曹德旺的红线。 订单很快就下来了,万达全从福耀采购,货物一批批运走,福耀赚得盆满钵满。消息传开,公司上下都松了口气。可没多久,曹德旺从内部渠道得知内情。他一气之下,查清事实,直接让黄中胜离职。不是简单调岗,而是撤了总经理职务,降到仓库管理员那儿去。仓库活儿苦,盘点库存、管物流,每天跟数字和货单打交道。员工们私下议论,说处罚太重了,毕竟是为公司争生意,4万块换来大单,值不值?可曹德旺铁面无私,他就是要给全行业树个样儿,招标得干净,不能沾半点猫腻。这事儿一出,福耀的声誉反而更响了,证明企业有底线。 黄中胜转岗后,没闲着。他的圈子广,业内都知道他有本事。很快,就有家玻璃厂找上门,开出30万年薪的条件,比他在福耀高出一大截。那厂子许诺给他更大平台,管销售或运营。搁谁都动心,可黄中胜一口回绝了。曹德旺听说后,找他聊了聊。黄中胜直言,当年入职时,家里出大事。老婆生孩子难产,母子俩住院,父母没人照顾,还没房住,一家子乱成一锅粥。曹德旺二话不说,让他们全家住进自己家,吃住都管,直到情况稳住。这恩情,黄中胜记一辈子。所以,就算岗位低,他也选择留下,继续为福耀出力。   曹德旺的做法,体现了企业家责任感。在我们中国,市场经济讲求公平竞争,曹德旺守住诚信,就帮福耀赢了长远信任。黄中胜那回扣行为不对头,踩了雷,挨罚活该。可他知恩图报,选择留下,也算有点担当。企业里,上下级这份情谊,不是光靠钱堆出来的。  

0 阅读:0
虎虎聊娱乐

虎虎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