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NASA现在“彻底魔怔”了,唯一的目标就是和中国“死磕”?9月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代理局长肖恩·达菲再一次强调,称美国会率先登上月球,而且赢得太空竞赛,然而实际上美专家却泼了一盆凉水。 9月4日的NASA代理局长肖恩·达菲在一次内部讲话中情绪激动地表示,如果中国抢先实现登月,“那真是活见鬼了”。 这番直白的表态被媒体曝光后,迅速引发了关于全球太空竞争的广泛讨论。 作为美国航天领域的核心机构,NASA这番表态背后,是近年来中美在太空探索领域日渐激烈的竞争态势。 实际上在很早之前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就已经成型并且雄心勃勃,计划让宇航员在2025年重返月球,而这距离阿波罗计划最后一次登月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 可理想和现实的差别还是很大的,NASA的进展并不顺利,最新的计划显示,载人登月的任务已经推迟到2027年发射,比原计划晚了两年。 再加上今年5月特朗普政府提出的预算提案中,NASA的年度拨款被削减了24%,从248亿美元减到188亿美元。 资金少了60亿,意味着月球门户空间站、火星样本返回任务等多个关键项目被直接取消,用于登月的实际预算不增反降。 就在NASA不得不调整计划的时候,我国的探月工程正稳步推进。 2024年5月发射的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完成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带回来近2公斤月壤样本,今年7月这些样本的研究成果登上了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的封面,让世界看到了我国在月球科学研究上的实力。 还是今年8月我国在河北成功完成了揽月月面着陆器的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这也是载人登月前的关键技术验证。 按照官方计划我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航天员登月。 这种对比让美国航天界感到了不小的压力。,菲在讲话中提到,有人质疑NASA能否比我国更早登月,这让他觉得在被嘲讽。 于是他反复强调,美国“一定会抢在我国之前登月”,要赢得这场“太空竞赛”。 但现实是原本依赖的SLS火箭和猎户座飞船开发被终止,NASA不得不转向商业公司,希望通过SpaceX和蓝色起源等企业的系统来执行登月任务。 这种转变虽然能降低成本,但也增加了技术整合的难度。 虽然达菲很激动也很有信心,可实际上专家却不这么认为,甚至表示美国有很大的可能会输。 我国的探月之路走得相对稳健,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一步步实现了绕月、落月、采样返回等目标。 面对预算削减和技术挑战,NASA选择了集中资源加速登月进程。 达菲在讲话特别强调要降低成本,为此NASA从2018年就开始把大量月球探测的配套任务外包给商业公司,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快速积累技术和经验。 相反我国则坚持在关键技术上自主可控,从运载火箭到着陆器再到科研设备,形成了完整的技术链条。 达菲在视频讲话中甚至还立下了誓言,声称要在特朗普总统前实现重返月球。 但按照目前的计划,阿尔忒弥斯2号的绕月飞行要到2026年春季,载人登月的3号任务则要等到2027年。 而这个时间窗口与我国2030年前的目标非常接近,这也难怪NASA会感到焦虑,毕竟自1972年阿波罗17号之后,美国宇航员已经半个多世纪没有踏上月球表面,而我国正以扎实的步伐向这个目标靠近。 最终谁能先让宇航员重返月球,还要看双方在技术成熟度、任务执行力和资源保障上的实际表现。 无论结果如何,这种竞争客观上也在推动人类对月球的认知和探索能力不断提升,而这或许正是太空探索的真正意义所在。 环球网2025-09-05——NASA代理局长放话“美国会赢”,美专家:极不可能赶超中国
很奇怪的是,为什么美国人登月时候不在月球表面写几个字?美国人插了国旗,却不愿意写
【149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