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为保护战友,勇敢地引开敌人并与敌人同归于尽,然而他牺牲后却没能获得任何荣誉,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1979年3月,此时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接近尾声,参战的解放军部队接到了胜利撤军的命令。 听到这个消息,殷涛所在的50军150师448团的官兵纷纷感叹,都走到前线了,结果还没没上战场就要打道回府了,心有不甘的他们于是纷纷请愿要到战场上去锻炼。 其实不光是殷涛所在的部队,还有其他没机会出境的部队也纷纷请战,于是负责总指挥的许世友挑了一部分参与到撤军行动中,这其中就包括50军150师448团。 3月5日,50军150师448团接到“开赴越南高平,配合友邻部队执行清剿任务”的命令。 接到命令后,殷涛和战友们都非常高兴。 特别是殷涛,他是1975年当的兵,在448团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前夕,他原本应该退伍回江苏盐城邮电局上班,要知道当时的邮电局可是好单位,但殷涛却为了能上前线,竟然写下了血书。 当殷涛将血书交给团领导时,领导劝道:“别傻了,安心退伍别到前线去冒险。”殷涛却说:“宁可前进一步死,决不退后半步生。”这话让领导大受感动,于是批准了他的请求。 殷涛之所以要到前线去建功立业,也是受父亲殷广财的影响。 殷广财是老新四军,转业前是济南军区的连级干部,所以殷涛作为军人之子,一直把为国而战当作莫大的光荣。 然而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殷涛和战友们哪里知道他们将要面临的严峻考验。 3月11日,副军长关豁明为扩大战果,命令448团从班英以北的山林地带回撤并收拾沿途的越南残军。 原来解放军尽管只是打击了越军,并未夺取越南领地,但是越军仍对战败耿耿于怀,因此埋伏在解放军撤退的路上打黑枪。 殷涛本是通信连电台班的班长,由于要负责前线通讯保障工作,因此当他随448团走入了山高林密的山谷,他哪里知道部队已经踏入了越军的埋伏圈。 3月12日,在浓雾中走入开阔地带的448团遭到越军的伏击,由于地形复杂,占据有利地形的越军从石缝、岩洞和树丛后发起了密集的射击,导致被围堵的448团死伤惨重。 448团向师部报告请求撤回3号公路,并请求支援,然而50军指挥所却下达了“自行突围”的命令。 于是战士们只得顶着越军强大的火力突围,然而这样一来,部队就被分割成了几段,反而给了越军一一击破的机会。 殷涛本来已经随大部队突围出去了,为了救援还在包围圈中的战友,他见领导成立了掩护突围的敢死队,于是他又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并表示:“我是通信兵,我得负责他们和部队的通讯保障。” 然而当殷涛随敢死队再次冲入包围圈时,他们很快就被越军打散,殷涛只能和战友躲在石缝中,准备等到晚上再行动,饥肠辘辘的他们一边揭下苔藓充饥,一边就听到山上隐约传来“毛主席万岁”的喊声和爆炸声,他们知道这一定是战友拉响了光荣弹。 其实在突围时,殷涛就看到过受伤的解放军被越军活活割死的场景,他深知越军的残忍,因此他很能理解战友的宁死不屈。 天黑后,只有几枚手榴弹防身的殷涛带着4名战友走出了山谷,然而就在他们刚想喘口气时,却撞上了越军的巡逻队,殷涛情急之下将战友推到灌木丛中,而他则向相反的方向快速奔跑,一边跑还一边喊道:“快跑,有敌人。”这一嗓子立刻吸引了越军,他们立刻叽哩哇啦地大声喊着就向殷涛追去。 殷涛由于两天水米未进,所以拼命跑了一段路后,由于实在跑不动了,便气喘吁吁地坐了下来,并将电台抱在怀里,随后他掏出了手榴弹,就在敌人准备抓住他的时候,他拉响了引线,只听“轰隆”一声,敌人被炸得身首异处,而他则壮烈牺牲。 然而,战后进行统计时,殷涛却被写成了“失踪人员”,不光没有得到功勋,也没被认定为烈士。 原来,448团在那场战役中不光损失惨重,还有2百多人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被迫投降,这种成建制的投降成为了448团的耻辱,因此到1985年大裁军时,包括150师和448团的番号就成为了历史。 然而最为不幸的还是包括殷涛在内的332名“失踪人员”,虽然有一小部分因重伤或迷路未能归队,但是大部分却是因为越军的封锁导致遗体不能收回,根据部队的规定,他们只能被列为“失踪”而不是“阵亡”,既无法追认功绩,也没能列入烈士名录。 好在上世纪80年代末,通过被被俘人员和幸存人员的调查,这才查明了殷涛牺牲的情况,然而由于448团影响恶劣且50军已经被裁,所以只给殷涛的家人补办了烈士证明书,至于其他荣誉就没有了。 尽管如此,殷涛的英雄事迹还是受到了关注,盐城烈士陵园为他建立了衣冠冢,将他曾穿过的旧军装和笔记本埋在了墓碑下。
殷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为保护战友,勇敢地引开敌人并与敌人同归于尽,然而他牺牲后却
竹影摇曳意韵深
2025-09-11 16:11: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