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切了又长,总复发?中医巧用红藤清热解毒,铲除息肉病根 在临床工作中,我接触过不少肠息肉患者,他们常常满心疑惑地问我:“为啥肠息肉切了又长,好不容易处理掉了,没隔多久又冒出来了,这病咋就这么容易复发呢?” 从中医理论的角度来看,肠息肉属于“肠覃”“息肉病”等范畴。它的产生和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比如长期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生冷刺激之物,损伤脾胃;情志失调,长期忧思恼怒,导致肝气郁结;还有作息不规律,过度劳累,耗伤正气等。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得水湿内停,聚而成痰;同时也会导致气机不畅,血行瘀滞。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在肠道内积聚日久,就逐渐形成了肠息肉。 手术切除虽然能够快速地去除已经长出的肠息肉,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促使息肉生长的“内环境”。患者体内仍然存在脾胃虚弱、痰湿瘀血内生的体质特点,肠道内的病理环境没有得到改善,新的息肉就很容易再次滋生,这也是术后复发率较高的原因所在。 想要避免肠息肉复发,一方面要改善肠道内痰湿瘀血的病理状态,恢复肠道正常的气机运行和气血流通;另一方面,患者自身也需要积极调整不良的饮食习惯和情绪状态。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彻底斩断肠息肉的复发病根。在临床治疗中,我常常会重用红藤,并配伍其他药材,来调理肠息肉以及预防其复发。 《本草纲目》中对红藤有相关记载,红藤味苦,性平,归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祛风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经常用于治疗肠痈腹痛、热毒疮疡、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病症。对于肠息肉患者而言,红藤能够清除肠道内的热毒,化解痰湿瘀血,改善肠道的内环境,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息肉的作用。 接下来,我分享一个治疗肠息肉的病例,希望能给有需要的人提供一些参考。曾有一位反复长肠息肉的患者前来就诊,他2年前做过肠息肉切除手术,今年复查时发现肠道内又长出了多个大小约0.6cm的息肉。平时他经常感觉腹部隐隐作痛,大便稀溏,一天要解3 - 4次,而且总觉得肛门有下坠感,嘴里发苦,吃一点油腻的东西就会恶心、腹胀。经过详细的诊断,我发现他舌质暗红,舌苔黄厚腻,脉象弦滑。综合判断,辨证为肠道湿热、痰瘀互结。 针对他的病情,我采用了以红藤为主药,搭配苦参、败酱草、薏苡仁、丹参、桃仁、赤芍、白术、茯苓等十几味药的方剂,以达到清热解毒、燥湿化痰、活血化瘀、健脾止泻的功效。患者按照医嘱服用了1个月的药物后,腹痛、口苦的症状明显减轻,恶心、腹胀的感觉消失了,大便也逐渐成形,每天1 - 2次。继续调理2个月后复查,肠道内的息肉缩小至0.2cm左右。随后又巩固治疗了1个月后停药,经过半年的随访,患者没有再出现息肉复发的情况,饮食和精神状态都恢复得非常好。 我从医多年,始终坚信对于肠息肉的治疗,不能仅仅满足于切除现有的息肉,更重要的是要调整患者身体的内环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开方用药时,我并不追求使用名贵的药材,而是注重选择最适合患者病情的药物,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看着患者们摆脱肠息肉的困扰,能够正常地生活、工作,这就是我作为医生最大的欣慰。
肠息肉切了又长,总复发?中医巧用红藤清热解毒,铲除息肉病根 在临床工作中,我接
陈玉龙谈养护
2025-09-11 20:39:10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