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于荣光的父亲确诊肝癌,医生告诉他能活下去的办法就是换肝,谁知,于荣光却拍板保守治疗,很多人都批评他:挣这么多钱却不舍得给父亲治病,太寒心了。 提起于荣光,肯定很多人都会第一个想到他和李连杰合拍的电影《给爸爸的信》,剧中的他满目凶光,将坏人形象演绎的淋漓尽致。 不过他的“戏路”远不止此,除了演“坏人“以外,于荣光可谓是演谁像谁,由他主演的军事题材作品《狼毒花》中,把抗日硬汉的形象几乎刻画到了骨子里。 实际上于荣光为何会走上艺术这条路,那还是因为受到父亲的影响,都说老子英雄儿好汉,于荣光完美继承了父亲的“艺术细胞”。 于荣光的父亲是京剧大师,所以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开始接受专业的“戏剧”训练,年仅十几岁就考上北京某剧团。 扎马步、吊嗓子、拿大顶成为年幼的徐荣光的必修课........ 可人生就是在不断的试探,不断的改变,那一年由《少林寺》大火,一时间“武僧”形象深入人心。 那个时候的于荣光还是个毛头小伙,原本就有武术功底,再加上受到李连杰的启发,他也萌生了想要加入“功夫片”行业的想法。 可万万没想到,第一次报考“电影培训班”,却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名落孙山”,可于荣光却并未因为失败而放弃。 正所谓上天会眷顾每一位为生活而努力的人,于荣光这个“金子”很幸运,24岁那一年被导演发现,打造了了人生中第一次反派作品。 在这之后,于荣光一发不可收拾,先后拍摄了多部优秀的影视题材,每一部都能将角色演绎的深入人心。 尽管在事业上一帆风顺,可没想到42岁那一年,于荣光迎来人生中的第一个“大坎”。 这一年于鸣奎已经70岁,可依旧坚持练功,一次练功过后腰部有些酸痛,原本以为是不小心受伤,为此还少了多个推拿专家进行按摩。 可经过推拿专家的分析,认为于鸣奎所患并非普通疾病,并建议于荣光带着父亲到医院检查。 谁能想到,这一查,竟然发现于鸣奎已经患上肝癌,按照当时的医疗条件,仅有三种治疗方法。 一种就是换肝,另一种就是通过手术治疗,可这其中难度极大,还有一种就是不做任何,直接等死。 综合考虑后,于荣光“擅自“拍板,请求医生为父亲保守治疗,而这一决定也让很多人感到困惑,甚至有人批判他不孝。 可是在于荣光看来,父亲已经不再年轻,如果接受“换肝”手术,不仅要经受手术的“折磨”,还要寻找肝源,这其中难度极大。 接下来的日子里,于荣光将此事瞒着父亲,不过十年以来,老人家也积极配合治疗,先后做过几次切除病灶的小手术。 毕竟是癌症,仅通过小手术大概率无法完全控制,十年后,一大京剧大师于鸣奎病情恶化,不幸离世。 爱,有时需要说“不”,于荣光用“沉默”陪伴父亲的晚年生活,真正的孝顺是理解与尊重,而非形式上的牺牲,愿天下所有父母身体健康。 信息来源: 于荣光(抖音账号)———父母在家才在
2003年,于荣光的父亲确诊肝癌,医生告诉他能活下去的办法就是换肝,谁知,于荣光
黄卷毛侃体育
2025-09-11 21:53:06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