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历史上最开挂的人是谁?1960年,英国二战名帅蒙哥马利来中国访问,对毛主席

叁号知识局 2025-09-12 01:05:18

你认为历史上最开挂的人是谁?1960年,英国二战名帅蒙哥马利来中国访问,对毛主席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表示叹服,不过毛主席却说,“和三大战役相比,四渡赤水才是平生得意之作。”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如果要评选历史上最“开挂”的人物,很多人会提到那些战无不胜的名将,但若把目光投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西南,一个几乎走到绝境的队伍,却在毛泽东的带领下演出了一场“逆天改命”的战役——四渡赤水!   更有意思的是,1960年,英国二战名帅蒙哥马利访华时,对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赞不绝口,毛泽东却淡淡一句:“和三大战役比起来,四渡赤水才是我最得意的一仗。”   这话听着像炫技,但背后的故事才是真正的“开挂”逻辑!在毛主席心里,究竟这个四渡赤水有什么神奇之处,能比得过以弱胜强扭转乾坤的三大战役?   1960年,彼时新中国刚站稳脚跟,还处在被西方孤立的局面里,蒙哥马利的来访,显得分外微妙。   这位在二战北非沙漠立下赫赫战功的元帅,带着一份复杂的态度来到北京,他曾经在国际场合支持过对中国不利的决议,也怀疑中国未来会不会成为威胁。   然而当他与毛泽东见面时,看到的却是一个胸怀自信、开诚布公的中国领导人。   面对这位西方军界大人物的赞叹,毛泽东不谈“辽沈”“淮海”“平津”,而是点了点一段几乎鲜为人知的长征插曲,为什么?得从1934年冬天的湘江说起。   那年深秋,中央红军准备突围去湘西,结果被几十万国民党军压缩到湘江边上,短短几天血战,数万战士埋骨江畔,整个队伍从出发时的八万多人锐减到三万出头。   局面惨烈到什么程度?红五军团第34师几乎全军覆没,江水都被血染红,那一刻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是死局。   如果按照原来的逻辑走下去,长征根本走不到后面,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逐渐走回了决策核心。   遵义会议后,他虽然只是以“帮助者”的身份参与军事指挥,但已经开始重新调整方向,他看清楚了一个道理:继续硬拼必然覆灭,唯一的办法就是机动、就是出其不意。   于是当部队进入贵州,他拿起了这盘几乎要死的棋,准备走出一条“活路”!   赤水河成了这盘棋的关键,1935年初,红军在土城受挫,看似又要陷入被围的境地,但毛泽东没有选择硬拼,而是突然掉头渡过赤水河,摆出要北上长江的架势。   蒋介石立刻调动兵力堵截,结果红军却反手一击,在二渡赤水后拿下娄山关、重占遵义,不但挽回了士气,还顺手缴获了大批急需的子弹,这一回合,红军第一次在长征路上赢得大捷。   接下来的几个月,就是一场接一场的“神走位”,三渡赤水,红军佯装北上,引得敌军仓促调动,四渡赤水,又突然掉头回转,从敌人重兵间隙冲出包围。   表面上看,红军被四十万大军压着走,但实际上是毛泽东在用部队的机动性牵着蒋介石鼻子走。   最妙的一笔,是红军逼近贵阳时制造的虚晃,让蒋介石吓得连夜调兵救援。   结果红军根本没打算硬攻,反手一拐杀向云南,把敌人彻底玩得团团转,等蒋介石反应过来时,红军已经靠几条小船成功渡过金沙江,从此摆脱围追堵截!   回过头看,这几个月简直是一场战略艺术的展演,敌我兵力对比是十比一甚至更高,红军缺枪少弹,战士们人均子弹不过三发。   但通过不断的假动作、穿插、回马枪,居然反败为胜,活生生把“必败”的局势打成了“绝地重生”。   所以当蒙哥马利赞叹三大战役时,毛泽东才会说四渡赤水才是真正得意的作品。   三大战役固然辉煌,但那时候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掌握了主动权,胜利大势已定,而四渡赤水是在绝境中硬生生撕开一道口子,是从“无解”到“有解”的转折点。   更重要的是,这种“开挂”并不是凭运气,而是凭冷静的判断和灵活的策略。   如果真要回答那个问题——“历史上最开挂的人是谁?”至少在“将死局改写成生机”的维度上,毛泽东在赤水河畔做出的指挥,绝对可以算一个无出其右的例子!   对此,大家觉得历史上最开挂的人是谁?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0 阅读:8

猜你喜欢

叁号知识局

叁号知识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