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女知青张菊芬恋爱时,男友哀求说:“把你的身子给我吧!我会迎娶你的!”谁知,不久后张菊芬怀孕了,男男友竟然直接消失…… 张菊芬出身上海一个条件不差的家庭,父母疼爱,日子安稳。 1969年,她响应号召,跟着大批知青坐上开往北大荒的绿皮火车。 车厢晃动着,她看着窗外的高楼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边无际的田野。 到地方后,被分到的住处是一间土坯房,炕硬得硌人,墙上挂着农具。 张菊芬心里直打鼓,却也只能硬着头皮适应。 北大荒的劳动强度,城里姑娘哪里经得起。 春天插秧,水冰得像刀割脚,几分钟就冻得通红。 夏天收割,镰刀一挥下去,胳膊酸得抬不起来;晚上回到屋里,全身像散了架。 张菊芬体质弱,手上磨出血泡,腰也直不起来,但她仍然咬牙坚持。 她皮肤白净,在一群知青中显得格外惹眼,渐渐地村里的小伙子开始对她投来关注的目光。 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她遇见了那个年轻男人。 他个子高,力气大,常主动帮她分担农活。 插秧时替她接过锄头,刮风下雨送伞,烈日里递水,体贴得让她心里发热。 孤身在外的张菊芬,第一次感到被人真心照顾。 他说喜欢她,说以后会带她回上海,还郑重许诺“我会对你负责”。 那个年代,这两个字,比什么甜言蜜语都要动人。 某个月夜,他恳求她把身子交给他,张菊芬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点头。 然而承诺没多久就破碎了。 男人突然不见了踪影,院门紧锁,人仿佛蒸发。 张菊芬在村口等过,在田埂找过,却再也没见到他。 几个月后,她发现自己怀孕了。二十岁出头的姑娘,既羞耻又慌乱,不敢告诉父母,只能向最亲密的好友求助。 1970年腊月大雪,她在炕上生下一个女婴。 虚弱的她几乎抬不起手,只能望着孩子哇哇啼哭,泪水模糊了眼睛。 为了能回上海,张菊芬狠心将孩子托付给好友的家人抚养,叮嘱以后再接走。 可等到1973年她回来敲门时,养父母怒斥她:“胡说八道”,直接赶走。 那时孩子已经三岁,正蹦蹦跳跳玩耍,张菊芬只能隔着门缝看一眼,转身离开,脚步虚浮。 那一幕,像针一样扎进她的心里。 女孩渐渐长大,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也记得三岁时见过一个陌生女人。 十二岁时,村里有人传话说亲生母亲想见她,她冷冷拒绝:“不想见抛弃自己的人。” 母女之间的隔阂,就此定格。 张菊芬后来在浙江成家,有丈夫有孩子,但弟弟说,她常常独自落泪,没人知道她心里在想谁。 2004年,她因病去世,年仅五十六岁。 走的时候,关于那个女儿的秘密,依然压在心底。 而被留下的女儿张淑凤,成年后也成家立业。 等到母亲去世的消息传来,她才开始寻根。 她拿着线索去上海,跑学校,找老同学,十几年奔波不止。 2014年,她终于在寻亲节目上见到舅舅。 可舅舅告诉她,母亲早已去世。那一刻,她再也追不回失落的三十多年。 张菊芬的故事,说到底是知青命运的缩影。 那个年代的年轻人,被大潮裹挟进陌生土地,感情的单纯与冲动,最终酿成一生遗憾。 她既是受害者,也是那场时代剧变下的牺牲品。 她用一辈子都没能弥合与女儿的裂痕,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叹息。 人活一世,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亲情缺席。张菊芬和女儿的悲剧提醒我们: 轻易的承诺可能毁掉一个人的青春,而迟来的悔意也换不回一个孩子的拥抱。 时代不可逆转,但至少我们能记住,责任,比爱情更沉重;珍惜,比等待更值得。
1970年,女知青张菊芬恋爱时,男友哀求说:“把你的身子给我吧!我会迎娶你的!”
历史不陌生
2025-09-12 06:26:06
0
阅读: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