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四川一考生的作文字迹让批卷老师看不懂,请来专家,专家发现上面内容漏洞

月下影婆娑 2025-09-12 11:04:55

2009年,四川一考生的作文字迹让批卷老师看不懂,请来专家,专家发现上面内容漏洞百出,只给了6分,但让人意外的是,这名考生竟然被四川大学破格录取,可教他的老师却表示:他这样的学生根本没法教! 一份用甲骨文写就的高考作文,把一个名叫黄蛉的四川考生推到了聚光灯下,黄蛉出生在四川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主要由祖辈照料。 小学时期,他成绩还不错,是家里寄予厚望的希望,然而,随着学业难度增加,他的成绩开始直线下滑,让家人颇为担忧。 就在这个学业瓶颈期,一本偶然翻到的古籍点燃了黄蛉对古文字的兴趣,从此,他将大量课余时间投入到临摹甲骨文、摘录古代符号上。 然而,这份热情并未转化为学业上的进步,2008年,黄蛉第一次参加高考便告落榜,不得不选择复读。 但他复读的成绩一直不太好,正当黄蛉为前途迷茫时,一则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位名叫蔡伟的三轮车夫因研究古文字而被某高校破格录用。 这个故事给了黄蛉极大的启发,或许,他也可以通过古文字研究这条"捷径",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于是,在2009年高考的考场上,黄蛉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用甲骨文写下了整篇作文。 最终这份卷纸被专家评判,专家们一致认为,黄蛉的作文内容与题目毫不相干,属于严重偏题,最终,这篇"奇特"的作文仅得到了6分的低分。 高考成绩公布后,黄蛉的总分远未达到理想大学的录取线,面临无校可上的窘境,但他并不甘心,决定带着自己的"甲骨文才华"主动出击。 他先后拜访了包括复旦大学在内的多所名校,希望能获得破格录取的机会,大多数学校婉拒了他的请求,认为高考制度应当公平公正。 然而,四川大学的态度却出人意料,这所985高校对这位"与众不同"的考生产生了兴趣,认为他是古文字研究领域的"可造之材"。 最终,四川大学破格录取了黄蛉,甚至专门请出了退休多年的古文字专家何崝教授,专门担任他的导师。 这一消息迅速传开,黄蛉成为了媒体追逐的"学术奇才",他的故事被包装成"另辟蹊径成功逆袭"的励志范本。 然而,这场学术童话很快就走向了崩塌,何崝教授起初对这位充满潜力的学生抱有极大期望,希望能为中国古文字研究培养一位接班人。 但随着教学的深入,这位德高望重的学者逐渐发现了令人失望的真相:黄蛉对古文字的了解极其肤浅,他声称精通的《文心雕龙》和先秦文献,实际上只是略知皮毛。 更令人失望的是,进入大学后的黄蛉似乎彻底"放飞自我",热衷于参加各种媒体采访和商业活动,却对枯燥的学术研究提不起兴趣。 何崝教授曾多次苦口婆心地劝导他回归学术初心,但都无济于事,最终,失望透顶的何教授向学校提出辞职,坚决不再担任黄蛉的导师。 黄蛉的故事,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失败的种子,他选择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的行为,表面上看是一种学术热情的展现,实则暴露了他试图走捷径、寻求特殊待遇的心态。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