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冯德莱恩这个提议获得通过,她将名垂欧盟历史!她提议,废除欧盟外交决策全体一致

是逸屹呀 2025-09-12 13:30:14

如果冯德莱恩这个提议获得通过,她将名垂欧盟历史!她提议,废除欧盟外交决策全体一致原则。也就是说她要动摇欧盟的基石,将欧盟连根拔起。看来欧盟未来要悬了!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建议废除外交决策中的“全体一致”原则,此举并非一次简单的程序优化,而是一场触及联盟根基的危机,其核心是那柄悬在所有重大决策之上的“一票否Veto权”。   “一票否决权”被庄重地写入《里斯本条约》,它既是欧盟的“定海神针”,也是其“紧箍咒”。   它的诞生源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国际联盟因僵化的全体一致原则而束手无策,最终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欧盟的设计者们试图吸取教训,创造一个既能保护卢森堡、爱沙尼亚等小国主权不受德、法等大国意志裹挟,又能避免彻底瘫痪的决策机制。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面“护盾”有效地维系了成员国之间的信任,是欧盟得以从6国扩展到27国的粘合剂。   然而随着成员国数量激增和地缘政治风云变幻,这面护盾日益成为制约欧盟行动力的沉重枷锁。   2024年3月当26个成员国就军援乌克兰达成共识时,匈牙利的一票否决让一切努力付诸东流。   类似场景在对俄制裁、难民配额等议题上反复上演,导致欧盟的应对措施屡屡“缩水”或延迟。   这让欧盟陷入了“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尴尬境地,其在全球舞台上的声音因内部不谐而显得微弱。   冯德莱恩提出的“有效多数表决制”方案,看似是为解决效率困境开出的药方,实则是一次深刻的权力结构重塑。   其核心规则“获得至少15个成员国支持,且这些国家人口总和超过欧盟总人口的65%”,将决策的砝码从“国家主权平等”彻底滑向了“人口权重”。   这背后是一场冰冷的“人口算术”博弈,仅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和奥地利七国联合,其人口总和便能轻易跨过65%的门槛。   这意味着一个由少数大国组成的“核心圈”,理论上可以决定整个欧盟的外交走向,而其余20个国家的声音则可能被彻底淹没。   波兰、匈牙利等国激烈反对,称这是对欧盟平等精神的“背叛”,担心自己将沦为大国的“附庸”。   这场争论已超越技术层面,演变为一场关于“欧盟究竟是谁的联盟”的身份之战。   即便改革的初衷是为了让欧盟更强大,其推行之路却深陷几乎无解的困境,构成了法律、政治与执行层面的三重悖论。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要废除“全体一致”原则,必须修改欧盟条约,而修改条约的程序本身恰恰需要所有27个成员国“全体一致”同意。   这构成了一个逻辑上的死循环,只要有一个国家坚决反对,改革便无法在现有框架内启动。   而即便通过某种方式绕开了法律障碍,强行推动改革也可能导致“按下葫芦浮起瓢”。   那些在外交领域失去否决权的国家,极有可能在欧盟预算、农业政策等其他仍需一致同意的领域发起报复性阻挠。   2020年波兰和匈牙利就曾成功利用预算否决权,迫使欧盟在法治审查问题上让步。   所谓的效率提升,最终可能换来整个欧盟决策体系的全面僵化。   同时决策的效率并不等同于执行的效力,一项在激烈反对声中以多数票通过的决议,很可能在执行层面遭到抵制或消极应对,使其沦为一纸空文。   一个分裂的欧盟所发出的“统一声音”,在外部世界听来也将是空洞的。   这对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等全球行为体而言,意味着它们将面对一个决策更快,但内部裂痕也更深的欧洲。   冯德莱恩的提议迫使欧盟直面这个回避已久的问题,而最终的答案将决定这艘巨轮是冲破束缚、破浪前行,还是在剧烈的内耗中迷失方向。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是逸屹呀

是逸屹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