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扁钢的“黄绿标识”:别让安全细节成了“盲区” 做电气安全检查久了,发现一

雪巧的职场 2025-09-12 14:21:44

接地扁钢的“黄绿标识”:别让安全细节成了“盲区” 做电气安全检查久了,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大家对 grounding resistance(接地电阻)、焊接搭接长度这些“硬指标”盯得很紧,却总把明敷接地扁钢的标识当成“小事”。前阵子去几家工厂走访,不少现场的接地扁钢都是“裸奔”状态——没涂黄绿条纹,有的甚至连基本标识都没有。有人说“只要接地效果好,涂不涂颜色无所谓”,但真要细聊,这“黄绿标识”的重要性可一点都不低。 先看规范怎么定的。《GB 50169-201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4.2.7条明确要求,明敷接地线得在全长度、区间段和连接点附近,涂15mm-100mm宽的黄绿相间条纹,宽度还得一致;用胶带的话,必须是专用双色胶带。还有《GB 50944-2013 防静电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13.3.3条,连防静电接地扁钢的绝缘外皮,都要求用黄绿配色。国家级规范把颜色写得这么细,肯定不是为了“好看”。 接地扁钢是电气系统的“安全出口”,设备漏电、打雷时,全靠它把危险电流导去大地。那黄绿条纹是什么?是“出口指示牌”啊!有了这颜色,现场工人一眼就知道“这是接地的,碰不得、动不得”;要是没标识,很容易被当成普通钢结构件。比如检修时误拆接地扁钢,导致接地失效;或者焊接时不小心焊到上面,改变接地路径,增大电阻——这些情况在事故案例里都出现过,真不是危言耸听。 而且这标识还能帮着维护。规范要求连接点附近必须有黄绿条纹,就是为了巡检时能快速找到关键部位。要是没标识,连接点藏在金属结构里,生锈、松动了都难发现,小隐患慢慢就变成大问题。 整改时也有小细节要注意:条纹顺序建议统一成“绿-黄-绿”,宽度误差别超5mm;设备多、人多的地方用50mm-100mm宽条纹,隐蔽处用15mm-30mm的,但必须连续。更重要的是维护,粉尘、油污很容易让标识褪色,建议每季度查一次,室外的话选耐候性强的漆,别让刚涂好的“黄绿衣”很快就掉了。 说到底,接地扁钢的标识问题,反映的是安全管理里“重硬件、轻细节”的毛病。安全无小事,这抹黄绿颜色,看着简单,却是守护安全的关键一环。 各位安全同行,你们现场有没有遇到过无标识的接地扁钢?怎么整改的?有没有维护小技巧?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也别忘了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后续还会分享更多接地安全的干货,一起把细节做扎实。电力接地电阻 电力化工接地 接地钢板 耐酸碱接地扁钢 水平接地扁钢 复合接地扁钢 化工接地极 铜覆钢接地扁钢 .

0 阅读:0
雪巧的职场

雪巧的职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