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呢?”欧洲人对中国电动汽车热情高涨】
(法新社)“为什么不呢?”这位来自法兰克福的 59 岁人士说道,在德国,国产汽车巨头大众、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长期以来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如果它们在这里销售,就意味着它们符合欧洲标准。”
本周,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上,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倾巢出动,彰显了中国快速发展的汽车巨头进军欧洲市场的决心。
两年一度的慕尼黑汽车展共有 700 家参展商,其中约有 100 家中国汽车公司涌入,其中既有知名制造商,也有小型供应商和初创企业。
尽管在欧洲大陆的市场份额方面,中国仍远远落后于欧洲老牌汽车制造商,但来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企业凭借其技术含量高的电动汽车已经取得了进展。
其中,领头羊是汽车巨头比亚迪,今年上半年其在欧洲的销量猛增了250%。
在慕尼黑,该制造商展示了旗舰车型 Dolphin Surf,这是一款小型电动汽车,起价约为 20,000 欧元(23,400 美元)——比许多欧洲汽车制造商的产品便宜。
相比之下,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在激烈的竞争和疲软的需求下,销量和利润出现下滑,促使其宣布在德国大规模裁员计划。
美国电动汽车先驱特斯拉没有参加慕尼黑车展,其市场份额也出现下降,部分原因是其老板埃隆·马斯克对极右翼政党的支持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欧盟关税
专家表示,中国汽车制造商之所以能够快速增长,得益于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政府的慷慨支持以及全球最大汽车市场消费者对其高科技车型的强劲需求。
德国汽车管理中心主任斯蒂芬·布拉泽尔表示:“五年来的变化是,中国汽车在价格较低的情况下,在很多方面的技术和质量上已经与德国不相上下。”
为了遏制中国汽车的涌入并保护欧洲制造商,欧盟去年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高额新关税,理由是欧盟认为中国提供了不公平的国家补贴。
但中国电动汽车销量持续增长,比亚迪似乎有望避开这一征税——其位于匈牙利的首家欧洲工厂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生产。
然而,布拉泽尔表示,现在谈论入侵还“为时过早”。他表示,中国汽车制造商仍需与欧洲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并建立经销商和售后服务网络。
一些参加慕尼黑汽车展的人士对中国汽车持怀疑态度。
“如果你开的是中国车,出了问题你会去哪家修车厂?”22岁的德国女子帕米娜·洛尔曼(Pamina Lohrmann)在大众汽车展台上问道,那里展出了一款老款畅销Polo汽车。
“我从小就接触德国品牌,它们对我更有吸引力。”
——欧洲的“遗产、遗留问题”
尽管存在这样的担忧,但小鹏汽车等一些中国汽车制造商仍希望吸引精通科技的年轻群体。
总裁 Brian Gu 表示,该制造商的目标是“第一批科技爱好者”。
欧洲历史悠久的汽车制造商正在反击,希望他们数十年来建立起来的信誉能够为他们带来好处。
大众汽车本周在慕尼黑推出了一系列价格更实惠的电动汽车,其中一款名为“ID.Polo”,旨在利用其经典小型车的受欢迎程度。
行业专家马蒂亚斯·施密特 (Matthias Schmidt) 表示,欧洲汽车制造商也在采用新的电池技术,并考虑在其汽车中使用更多中国零部件。
施密特表示,他们致力于专注于自己的“传统、传承和 DNA”,并补充说,这些是“中国新市场进入者根本不具备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