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贺炳炎新婚之夜,却呆坐在床边,新娘哭诉:“你若不喜欢我,干嘛娶我?”

混沌于浮云 2025-09-12 17:45:24

1942年,贺炳炎新婚之夜,却呆坐在床边,新娘哭诉:“你若不喜欢我,干嘛娶我?”贺炳炎无奈解释:“我是怕吓到你!” 贺炳炎1913年2月5日出生在湖北宜都江家湾一个贫农家庭,从小日子就苦得像黄连水。六岁母亲去世,他九岁就得跟父亲到煤矿背煤,那矿井又窄又湿,每天扛着沉重煤筐爬坡,双手磨出厚厚的老茧。十一岁进铁匠铺当学徒,锤打铁器时手臂酸痛得抬不起来。性格刚烈,他常为穷苦孩子出头,跟地主子弟争执时也不手软。这些早年经历让他懂得穷人得靠自己翻身。 1929年春,十六岁的贺炳炎在松滋刘家场镇铁匠铺打铁时,接触到贺龙率领的红四军部队。他跟随父亲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六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底层士兵干起,他手持菜刀冲入敌阵,凭借一股狠劲获得“贺小龙”称号。贺龙看中他,将他送入红军学校训练。他逐步升任连长、手枪队队长、团长和师长,参加湘鄂西和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战斗,多次在枪林弹雨中指挥部队突围。 1935年12月21日在瓦屋塘战斗中,贺炳炎率红十五团阻击敌军。他的右臂被达姆弹击中,骨头粉碎,整条手臂吊在肩上。卫生部长贺彪用门板固定其身体,以伐木锯代替手术锯,无麻醉药下进行截肢。他咬住毛巾,坚持两个多小时。手术后第六天,他绑紧残臂,返回前线指挥近身肉搏。这次截肢让他成为独臂将军,身上留下十六处伤疤。 长征期间,贺炳炎率部队翻越雪山,过草地,多次负伤。抗日战争中,他任八路军120师716团团长,1937年指挥雁门关伏击战,部队隐伏路侧,歼灭日军五百多人。后来担任独立第三支队司令员、358旅副旅长、晋绥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1944年率干部南下开辟洪湖抗日根据地,任江汉军区司令员。这些经历让他在战场上积累了丰富指挥经验。 解放战争时期,贺炳炎任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晋绥军区第三纵队第五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和司令员,参加青化砭、蟠龙、沙家店、荔北等战役。1948年瓦子街战役中,他布置预备队从侧翼包围国民党部队。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第一军军长兼青海军区司令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四川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贺炳炎早年婚姻是1928年与兰良秀结合,生下女儿贺雷珍。但由于常年征战,兰良秀留守家乡艰难度日,1935年改嫁。之后贺炳炎长时间不愿触碰感情,直到在延安遇见姜平。姜平是军医,医术熟练,人长得秀气,父亲姜齐贤后来成为开国少将。她在1935年贺炳炎疗伤时认识他,对他的事迹产生敬佩,两人相识不久就于1942年结婚。 新婚当晚,贺炳炎坐在土炕边沿,低头看着地面,一动不动。姜平换好衣服,坐在他对面,等他开口。他左手撑着炕沿,眼睛盯着泥土地面,不说一句话。时间过去,姜平几次轻声问他何时休息,他只摇头,没有回应。她起身走近,碰碰他的肩膀,他还是不抬头。夜越来越深,姜平忍不住,眼泪掉下来,她蹲在他面前,低声质问。贺炳炎抬起头,看了她一眼,叹口气,用左手慢慢解开军装扣子。先解上衣纽扣,一个一个往下,动作缓慢,手指微微抖动。解开后,他拉开衣襟,露出胸膛和残臂。身上布满疤痕,有的扭曲如蚯蚓,有的凹陷发紫,右臂截肢处皮肤紧绷,痕迹清晰。姜平看到这些,愣住片刻,然后伸出手,轻触那些疤痕。贺炳炎低声解释。姜平摇头,擦掉眼泪,说那些疤痕是他的荣誉勋章,她敬重他的经历,不觉得可怕。他听后,表情放松,两人这才靠近。 贺炳炎与姜平婚后,由于他常在前线,两人见面时间少,加起来只有十个月到一年,每次见面后姜平就生一个孩子,到她二十六岁时已有五个子女。姜平既是军人,也像军嫂,战争年代她省下一年食盐,包好交给贺炳炎,他开会时用一点,分给战友。解放后,姜平当他的秘书和医生,有次他血压高,她在飞机上给他放血,稳住病情。新中国成立后,贺炳炎继续军务,指挥解放青海等战斗。 姜平教育孩子严格,不让他们觉得自己特殊,要记得父母来自普通人。贺炳炎工作劳累,疾病缠身,高血压和肺气肿加重旧伤影响,他洗澡时不能用力擦拭伤口。1960年7月1日凌晨两点,护士劝他含一口药,他摆摆左手,没有作声。几小时后,他的心跳停止,年四十七岁,是首位离世的开国上将。他去世时,只留下二十元钱。 家属要求送回老家安葬,但成都战友不同意,说葬在此地便于逢年过节来看望。大家尊重战友心愿,公祭那天,下着淅沥小雨,二十万成都军民自发冒雨赶来,队伍绵延街道,无一人提前离开。老战友余秋里从北京赶到,抱着灵柩哭泣。贺龙元帅亲自写挽联,短短十几个字,道尽他一生把热血和忠诚献给革命。

0 阅读:117

猜你喜欢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