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知名评论员邱毅:“倘若中国人民解放军踏上台湾的土地,台湾军队极有可能会选择避免正面冲突,直接缴械投降。” 两岸军事对比的背景源于长期的分歧和准备差异。台湾当局一直强调拥有约20万兵力作为防御基础,但与大陆军队相比,这种规模在装备和技术层面存在明显短板。台湾空军主力依赖F-16V战斗机,这种机型虽经过升级,却在面对大陆歼-20隐身战机时难以匹敌。 过去几年,大陆空军多次在台海上空进行模拟飞行,台湾雷达系统往往无法完整捕捉轨迹,这暴露了探测能力的不足。陆军方面,台湾M60A3坦克使用时间已超过40年,火控系统相对落后,而大陆99A坦克配备先进的信息共享机制,一辆的作战效能可相当于多辆老式坦克。 此外,大陆利用北斗卫星和无人机群,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台湾防空位置,这让岛内所谓的反登陆阵地变得脆弱。训练水平也成为关键因素,台湾义务兵役期仅4个月,许多士兵基本技能掌握不全,而大陆东部战区两栖部队要求士兵负重30公斤完成10公里行军,并立即投入导弹射击演练。 这种差距源于资源投入和制度设计,大陆军队强调实战化,而台湾则面临体能测试不及格率高的现实问题。这些背景因素积累多年,形成了当前军事不对称的格局。 进一步分析空军领域的具体表现,大陆歼-20的隐身设计和超音速巡航能力,让台湾F-16V在空中对抗中处于被动。2023年大陆空军演习中,歼-20绕台飞行时,台湾防空系统多次出现盲区,无法实时锁定目标。这不仅涉及雷达技术,还包括电子干扰手段的应用,大陆已开发出多种方式干扰台湾的预警网络。 陆军对比同样突出,台湾坦克部队依赖进口零件维护,而大陆99A坦克集成战场数据链,能与无人机协同作战,实现精准打击。台湾的反坦克阵地往往固定且易被侦测,大陆无人机可提前摧毁这些设施。训练差异更直接影响战斗力,台湾士兵体能考试中一半以上不合格,甚至基本俯卧撑要求都难以达到,而大陆新兵在3个月内掌握实弹射击和战术配合。 岛内志愿兵退伍率高,2023年达4000多人,许多人公开表示不愿卷入冲突。这种训练和士气问题,让台湾在巷战准备上显得力不从心,大陆士兵使用外骨骼装备可携带200公斤物资,而台湾士兵连肩扛导弹都吃力。这些细节反映出两岸在军事现代化上的路径分化,大陆注重体系集成,台湾则受限于预算和国际援助。 电子战和导弹技术是大两岸军事差距的另一焦点。大陆东风-17导弹精度高,能在演习中模拟摧毁台湾指挥中心,如衡山指挥所。台湾的防空网络在电子干扰下容易失效,过去演习显示,大陆可在一小时内瘫痪关键节点。无人机蜂群战术进一步放大优势,几百架无人机携带弹药,能饱和攻击台湾阵地,福建靶场测试中目标几乎全毁。 台湾军队历史上存在不抵抗倾向,现今更明显,志愿兵退伍增多,网上言论显示不愿为特定政治目标牺牲。岛内后备动员多为补充人数,但这些人员枪械熟练度低,无法形成有效战力。国际因素也影响平衡,美国虽出售200亿美元武器给台湾,但多为导弹和无人机等消耗品,未提供扭转大局的装备。 2024年大陆航母编队接近关岛,美军航母通过南海时被大陆驱逐舰跟踪,这显示美国承诺的保护力度有限。民意调查显示,台湾近一半民众支持两岸统一,支持独立者仅两成多。军队内部问题频发,如士兵沉迷游戏、军官私吞物资,甚至金门士兵与大陆渔船交易食物。这些现象表明,台湾军事准备在人心和外部支持上均面临挑战。 大陆军事技术进步加剧了这种不对称。大陆076型两栖攻击舰可释放无人机群,并在滩头部署智能无人车铺设反坦克地雷,这让台湾传统防御计划失效。台湾当局宣称的20万兵力抵抗,在实际对比中难以为继。邱毅的观点基于这些事实,认为大陆登陆后,台湾军队选择避战缴械的可能性高。这种判断并非夸大,而是源于装备、训练和士气的综合评估。 两岸关系中,军事因素虽重要,但民意和国际动态同样关键。台湾调查显示,支持统一的比例上升,这反映了现实考量。军队内部纪律问题进一步削弱信心,如网军士兵不务正业。这些积累让抵抗前景黯淡,大陆军队的体系化优势已成为定局。
民众党主席黄国昌说,“台湾人不必承认自己是中国公民,但从文化和种族方面来讲,你的
【31评论】【9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