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比特币其实永远也挖不完。比特币总量2100万枚,这是程序写死的,改不了。但很多人不知道,这2100万枚其实永远挖不完。挖矿奖励每四年减半,到最后,你花大力气挖个零点几枚,甚至更少。这就像用高射炮打蚊子,费力不讨好!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提到比特币,多数人会脱口而出“总量2100万枚”,却鲜少有人读懂背后的隐藏逻辑,这2100万枚,其实永远也挖不完。 不是技术漏洞,而是中本聪在2008年设计比特币时,就用数学规则和经济逻辑织就的“稀缺性悖论”。 它既像黄金一样总量有限,却又不会像金矿那样有“挖空的一天”,反而靠“永远挖不尽”的特性,守住了数字世界里稀缺性的本质。 2008年金融风暴后,中本聪在《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白皮书里,给这种新资产定下“总量2100万枚”的规矩。 这不是随意拍板的数字,而是他对“数字黄金”的精准复刻:黄金在地球上总量有限,却没人能说清“最后一克黄金”会在何时挖出,因为越往后开采成本越高。 比特币也一样,2100万枚不是“终点”,而是“上限”,中本聪要的不是“挖完即止”,而是让它永远保持“稀缺且难获取”的状态。 就像黄金不会因开采难度大而失去价值,比特币也不会因“挖不尽”而稀释稀缺性。 支撑这个逻辑的核心,是“每四年减半”的挖矿奖励机制。早期的比特币挖矿门槛极低,家用电脑就能参与,第一个区块的奖励高达50枚,那时参与人数少,矿机电费几乎可以忽略。 而随着参与者增多,中本聪早已在代码里预设了“平衡器”:每挖出21万个区块(约4年),挖矿奖励就减少一半。2012年第一次减半,奖励从50枚降至25枚。 2016年再减至12.5枚;2020年降到6.25枚;2024年又减至3.125枚,按这个节奏,2028年将是1.5625枚,2032年再到0.78125枚……奖励像被不断对折的纸,越来越薄,却永远不会彻底消失。 真正让比特币“挖不尽”的,是两个被忽略的技术细节。其一,是比特币的最小单位“聪”——1枚比特币等于1亿聪,当挖矿奖励小于1聪时,系统会自动四舍五入归零。 这意味着,理论上比特币的总产出会停在20999999.9769枚,永远差0.0231枚到不了2100万枚的整数上限。其二,是现实中的经济博弈。 现在的挖矿早已不是“家用电脑就能捡钱”的时代:专业矿机单价数万元,单台每天电费几十元,还需冷却设备、场地租金,挖1枚比特币的成本已达3万-5万美元。 到了后期,若奖励只有0.001枚甚至更少,即便比特币价格暴涨,收益也覆盖不了成本,就像花10万元成本,只换来几百元的回报,没有矿工愿意做这种“赔本买卖”。 更现实的是,大量比特币早已“永久失联”,进一步压缩了实际流通量。早期挖矿门槛低,不少人随手挖了几枚就丢在一边,后来私钥丢失、钱包密码遗忘。 据行业机构估算,目前全网已有几百万枚比特币因私钥丢失无法流通,相当于2100万总量里,又凭空少了一块“蛋糕”。 本来就到不了2100万枚,再扣掉这些“失联”的币,剩下的部分因挖矿成本过高无人问津,“挖不尽”就从技术规则变成了现实。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美国这次果然出狠手了,当鲍威尔暗示开始降息,就说明我们和美国的博弈已经进入最后决
【7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