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监安德海被杀后,慈禧本来很是愤怒,可在得知安德海死后被扒掉裤子,当街展示,笑着说:“这个事,办得好!” 1861年8月,咸丰皇帝在热河病死,年仅6岁的皇太子载淳登基,即同治皇帝。 咸丰死后,“两宫太后”慈安、慈禧和肃顺等顾命八大臣矛盾迅速激化。为了对付八大臣,慈禧派亲信太监安德海去北京联络恭亲王奕訢。 为了不引起肃顺等人的怀疑,安德海还特意演了一出 “苦肉计”,故意在慈禧面前顶撞,惹得慈禧大怒,下令将他重打一顿,然后以 “犯错受罚” 为由,把他押回京城交给内务府处置。 借着这个机会,安德海成功把慈禧的计划传达给了恭亲王奕訢。随后,奕訢悄悄赶赴承德,与慈安、慈禧当面敲定了发动政变的详细方案,随后,一举扳倒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 安德海也因为这场政变中的出色表现,被提拔为六品总管太监 随着地位的不断提升,安德海变得狂妄自大、嚣张跋扈起来。仗着慈禧的宠信,他在宫里简直是为所欲为:不仅明目张胆地大肆搜刮钱财,还屡屡越权干预朝政。 安德海得罪的第一个重要人物,就是恭亲王奕訢。“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后,奕訢大权在握,引起慈禧的警惕。安德海作为慈禧的 “马前卒”,自然是坚定地站在慈禧这边,平日里不断在慈禧耳边说奕訢的坏话,还故意制造事端陷害奕訢。 奕訢这边,自然也是将安德海视为眼中钉。 安德海得罪的第二个人,是慈安太后。慈安太后性格温顺,平日里为人低调,可随着慈禧的势力越来越大,她一心想独揽大权,早已把慈安当成了最大的障碍。虽然两宫太后表面上看起来和睦相处,但实际上早已是面和心不和。 安德海作为慈禧的 “忠实跟班”,经常受慈禧指使,暗中监视慈安的一举一动,这无疑是给自己又树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张狂的安德海,竟然连同治小皇帝都敢得罪。 虽说慈禧是同治的亲生母亲,但她对同治向来严厉苛刻,反倒是慈安太后对小皇帝格外宽厚慈爱,所以同治跟慈安的关系更亲近,有什么委屈也只愿意跟慈安倾诉。 安德海为了讨好慈禧,经常偷偷打探同治的行踪和言行,然后一五一十地向慈禧打小报告,害得同治动不动就被慈禧责骂。 同治小时候经常在宫里拿着小刀砍泥人的脑袋,身边的小太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同治气鼓鼓地回答:“我就是要杀了小安子!” 从这句话里,不难看出同治对安德海的恨意有多深。 在宫里待久了,安德海渐渐觉得乏味,对宫外的繁华世界充满了向往。俗话说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安德海心里也憋着股显摆的劲儿,总想出去风光一把。 1859年,14岁的同治即将举行大婚,安德海向慈禧上奏,请求以 “为皇帝采办御衣龙袍和婚礼用品” 为由,下江南走一趟。 慈禧心里跟明镜似的,早就看穿了安德海想出去游玩的小心思,但念在他这些年跟着自己鞍前马后、立了不少功,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点头同意了他的请求。 得到慈禧的准许后,安德海简直乐开了花。不过,他也知道自己出宫办差的事其实并不合规,于是特意留了个心眼,托同治身边的御前太监向皇帝请示。 同治本来就恨透了安德海,哪会真心管他的事,随口说了句 “朕不管这种小事”,安德海却把这句话当成了皇帝的默许,越发得意起来。随后,他带着一大帮随从,前呼后拥地离开了京城,一路南下。 安德海率领着两艘装饰华丽的太平楼船,沿着京杭大运河南下,很快就进入了山东。山东巡抚丁宝桢得知后,当即派人去抓捕安德海,并亲自审问, 见丁宝桢来硬的,安德海没了嚣张的气焰,战战兢兢的哆嗦个不停。 丁宝桢写了一份奏折,加急送往京城。奏折送到北京时,慈禧太后正好生病卧床,在慈安太后的主持下,同治召集恭亲王奕訢和内务府大臣一起商议此事。 同治说:“这种恶奴,早就该杀了!” 慈安和奕訢自然也是同意,于是,同治便给丁宝桢下旨,让处死安德海。 丁宝桢在杀了安德海后,又耐人寻味的下达了一道命令:将安德海的尸体扒掉裤子,在济南街头示众三天。 消息传到京城后,慈禧一开始气得火冒三丈,毕竟安德海是她的心腹太监,这些年帮她办了不少事。 可当慈禧听说安德海死后被扒裤示众时,却突然转怒为喜,笑着说了句:“这件事,办得好!” 慈禧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态度转变呢? 其实,慈禧心里比谁都清楚,安德海这些年确实太过分了,早就成了众矢之的,给自己带来了不少麻烦。这次安德海私自出宫,本就犯了清朝 “太监不得擅自离京” 的大忌,如今被丁宝桢抓住把柄,要是自己还一味偏袒,肯定会引来更多人的不满。 由于安德海极得慈禧信任,外界传言说安德海是假太监,和慈禧有私情。慈禧听到后,气得够呛,可却无法阻止其流传。如今,安德海的尸体示众,坐实了他就是个太监,那么流言就不攻自破了。 丁宝桢这一手,既杀了安德海这个恶宦,又让慈禧难以发作,不得不说甚是高明。
荣禄墓被打开,世人方知:其外孙溥仪撒了谎,他和慈禧的关系不一般?荣禄墓被打开的那
【4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