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耀科技大学火出圈:开学发岗位清单,毕业保底25万年薪! 福耀科技大学最近彻底火出圈了。别的大学开学第一件事是理课本,它给新生发的第一份文件竟是岗位清单——还没上课,就先让学生看清毕业后能去哪儿、能干什么。 这里的老师不逼学生死磕微积分,给大一新生上的全是“干货”:讲课内容是产业真实案例,课程大纲里实践环节占比超50%,且所有实操项目都精准对标未来大型企业的核心岗位需求。 极致务实:从校园到岗位“无缝衔接” 这种务实与创新精神,正是学校主要资助方福耀玻璃业绩逆势上涨、屡创新高的核心原因。如今,从宾利到劳斯莱斯,都已离不开福耀玻璃;而福耀科技大学对学生的承诺更实在:毕业后,福耀集团提供保底年薪25万元的工作岗位。 校长的话直白又戳心:“学校目标是培养能和岗位无缝衔接的人,不搞虚的。”课程体系紧密围绕智能制造、新材料、工业大数据等前沿领域设置,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大量参与真实项目研发——4年毕业时,相当于带着“4年工龄”走出校门,企业几乎不用额外投入培训成本,毕业生能直接上手干活。 更亮眼的是师资:大量教师并非纯学术背景,而是产业一线的实战专家。福耀自家的工程师、宁德时代的技术总监等大厂技术负责人,都会常驻学校授课;本科生在校期间就有业内资深专家担任产业导师。 尽管学费和公立大学差不多,但学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投入远高于学费,一年起码“倒贴”好几万——目的就是把真本事实打实教给学生。 也正因精准戳中大学生“就业难、学不实用”的痛点,今年作为首招年,福耀科技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已比肩985高校。 反观传统高校:学的用不上,用的没法学 对比之下,很多传统高校的现状让人忍不住吐槽: 单说工科生:一进项目,老师先让熬夜刷微积分题。微积分等基础课虽重要,但理解思维方法即可,没必要像高中那样疯狂刷题。好不容易熬到大二、大三想学报真本事,老师讲的还是十多年前的PPT,学校的编程软件、工程工具早已被行业淘汰。学生想学新东西,还得自掏腰包去校外培训。 更无奈的是,不少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后,即便找到技术岗,企业也得从头培训。甚至有公司直言:“我们看重的是名校生的聪明头脑,不是他们在大学里学的东西。”可现在越来越多企业,已不愿再投入成本培养新手。 总有人辩解“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所,要重学术、培养社会人才”,但连对口工作都找不到,何谈立足社会?要知道,99%的大学生以后不会搞学术,学术只适合顶级高校的少数人。既然用落后十多年的软件“锻炼思维”,和学行业通用工具能达到同等效果,后者还能让学生毕业直接应用,对学生、企业都更有利——学校不这么做,说到底还是师资跟不上。 福耀玻璃的“龙头密码”:务实刻进骨子里 再看福耀玻璃,今年上半年业绩堪称“闪瞎眼”:营收214亿元,净利润48亿,同比猛增40%,股价连创新高。如今它已是全球汽车玻璃绝对龙头——国内每3辆车,就有2辆用福耀玻璃;全球市场份额也占三分之一。 尤其在上半年国内汽车行业整体利润承压(销售利润率仅4.8%,14家主流车企合计净利润同比降21%)、整车厂向供应商压价的背景下,福耀的“蛋糕”却动不了。这背后,正是福耀刻在骨子里的极致务实与持续创新。 1. 几十年只做一件事,不碰房地产、金融 曹德旺早有决心:不碰房地产和金融,一门心思扎根汽车玻璃。几十年专注一件事,把所有资源投入技术升级和生产效率提升,成本控制做到极致——从玻璃原材料到自主生产的浮法玻璃,全产业链牢牢掌控,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这让福耀在国际价格战中底气十足。 2. 全球化不是“样子货”,深耕本地化运营 福耀很早就去美国建厂,且坚持本地化运营,如今已享受到“近距离服务客户、供应链稳定”的红利。 3. 研发投入“真金白银”,领跑技术创新 截至去年年底,福耀研发人员超5600人,占员工总数15%,且在全球多地设研发中心。是它率先推出5G天线玻璃(将天线嵌入玻璃,不破坏车身美观还增强信号);部分车型配备的特种玻璃,能把导航信息投射到前挡风玻璃,既让用户体验“电影感”,更提升了驾驶安全性。 结语:创造价值,才是终极护城河 务实的企业精神与持续的技术创新,正是福耀稳居龙头、难以被撼动的真正护城河。 我想说:不管办大学还是做企业,最终拼的都是能不能真正创造价值。而福耀,已经在这条路上给了我们一个特别值得研究的样本。
确定了!福耀科技大学,极大概率是这50个学生这一辈子见过的最奢侈的教
【57评论】【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