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市长、蒋介石的曾孙蒋万安直接把话撂下了!他当着媒体的面斩钉截铁地表示,自己绝对不可能去选下一任国民党主席。 蒋万安作为蒋家第四代政治人物在市长任上刚满两年,当被问及是否参选国民党主席时,他放下手中的市政报告,用“绝对不可能”五个字划清了与党务系统的界限。 台北政坛的权力版图向来微妙。自2024年地方选举后,国民党在台北市议会占据34席,远超民进党的18席,但党主席职位却成为烫手山芋。前任主席朱立伦因“九合一”选举失利引咎辞职后,党内派系围绕新主席人选展开角力。 某智库近期发布的民调显示,42%的蓝营支持者希望由地方首长接任党主席,而蒋万安在“理想人选”榜单中位列第三,仅次于新北市长侯友宜与台中市长卢秀燕。 蒋万安的拒绝并非毫无预兆。市政会议记录显示,他上任后将80%的施政重点放在交通改善与都市更新,鲜少参与党内事务。 对比其父蒋孝严在国民党中央的活跃身影,这位台北市长更倾向以市政成绩积累政治资本。某次闭门会议中,他曾向幕僚透露:“党务系统的人事纠葛,比处理大安森林公园的违建还要复杂。” 国民党内部的反应呈现两极。资深党员在茶馆私下议论,认为蒋万安此举是为2026年连任铺路;年轻世代则在网络论坛发起“蒋万安模式”讨论,主张地方首长应专注市政而非党内斗争。 值得关注的是,党秘书长黄健庭在受访时未直接回应蒋的表态,仅强调“党内人才济济”,这种模糊态度被解读为留有转圜空间。 台北市政的现实压力不容忽视。根据主计处数据,台北市公共债务余额已达新台币3200亿元,蒋万安团队正推动的“双北交通一体化”计划需中央补助400亿元。 某市政顾问指出,此时介入党主席选举,可能分散其对捷运环状线北段、社子轻轨等重大工程的监督精力。 蒋家政治基因的传承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蒋万安的办公室里,蒋介石手书的“忍”字被收在抽屉底层,取而代之的是市民送来的“台北之光”锦旗。 他每周固定参与三个里长座谈会,却从未出现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的青年论坛。这种“去蒋化”的施政风格,与祖父蒋经国晚年推动的“本土化”路线形成微妙呼应。 民进党对蒋万安的动向保持警惕。某次立法机构质询中,绿营民代突然抛出“蒋家政治资产”议题,试图将台北市政争议与历史包袱挂钩。 蒋万安的回应策略是出示市政白皮书,用“新生儿死亡率下降”“空气质量改善”等具体数据转移焦点。这种务实作风,让他在年轻选民中的支持度较2022年选举时上升了12个百分点。 国民党主席选举的备战已悄然展开。侯友宜团队开始在北台湾举办基层座谈,卢秀燕则频繁接受媒体专访强调“团结”。 蒋万安的幕僚透露,市长近期婉拒了多个政党活动的邀请,包括原定出席的“孙中山纪念馆”改建听证会。他的行程表上,只剩下一场关于都市再生前进计划的国际研讨会。 台北的夜市灯火通明,蒋万安的公务车驶过忠孝东路时,车载电视正播放党主席选举的民调分析。他低头翻看市民来信,其中一封建议“多建平价幼儿园,少谈党派恩怨”的信件被折了角。 这个细微动作,或许比任何政治宣言都更能说明问题,在权力与责任的天平上,这位蒋家后人已做出自己的选择。
台北市市长、蒋介石的曾孙蒋万安直接把话撂下了!他当着媒体的面斩钉截铁地表示,自己
百日依山尽
2025-09-14 14:26:33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