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当21岁的碧姬·芭铎拜访74岁的毕加索时,留下了一张珍贵的老照片。毕加索看着碧姬,突然说:“小姐,把外套脱掉!” 1956年戛纳电影节的午后,海风夹杂着咸湿的味道,吹乱了碧姬·芭铎额前的卷发。她刚从红毯上下来,白色丝质长裙在阳光下晃荡,粉丝的尖叫声还回荡在耳边。突然,丈夫罗杰·瓦迪姆拉着她的手,低声说要开车去附近山上转转,说是散心。 车子颠簸在蜿蜒的山路上,橄榄树影斑驳,碧姬靠在座椅上揉着太阳穴,心想这趟节庆怎么还没完。车停在瓦洛里斯镇外一栋白墙红瓦的别墅前,瓦迪姆神秘一笑:“进去看看,毕加索在里面。”碧姬愣了愣,她知道这个老头是艺术界的传奇,但没想到会这么突然上门。 门一开,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颜料的混合味,她的心跳莫名加速,别墅客厅乱糟糟的,地板上散落着陶片和画布卷,阳光从落地窗洒进,照亮了墙角一堆未干的陶瓷鸽子。74岁的毕加索正弯腰在工作台上捏泥巴,手上沾满灰白的釉料,额头渗出细汗。他抬起头,眯眼打量这个不速之客。碧姬的裙摆轻轻扫过地毯,她本想礼貌地笑笑,却见毕加索的目光像把小刀,直直戳在她肩头的披肩上。 “小姐,把外套脱掉!”他的声音沙哑,带着西班牙口音,像命令又像随意。碧姬微微一怔,空气仿佛凝固了。她平时在片场听导演喊“卡”,但这老头的话让她脊背发凉——是轻浮,还是艺术家的直觉?她犹豫着解开扣子,针织披肩滑落到臂弯,露出晒成蜜色的肩膀。摄影师约翰·施韦特赶紧举起相机,快门咔嚓作响,捕捉下这尴尬却永恒的一瞬。 毕加索没多话,抓起一支炭笔,绕着她踱步。他的脚步在木地板上发出闷响,像在丈量猎物。碧姬站得笔直,芭蕾训练的底子让她姿势优雅,但内心翻腾:这老头会不会像媒体说的那样,毁掉一切不满意的东西?笔尖在纸上刮擦,客厅的钟表滴答走着,窗外橄榄树叶沙沙,衬托出室内的紧张。毕加索的眼睛亮晶晶的,喃喃自语着什么,只有他懂的西班牙俚语。 25分钟过去,他勾勒出她的轮廓,抹上阴影,纸上渐渐现出立体派的痕迹——她的嘴唇被解构成几道弧线,卷发像狂野的线条。但画完,他皱眉审视,摇头叹气,一把卷起纸张扔进壁炉。火焰噼啪吞噬纸张,灰烟升腾,碧姬的心沉了下去。这算什么?她的美在艺术眼里,原来也经不起推敲?瓦迪姆在旁尴尬地咳嗽,施韦特又按下快门,定格了毕加索扔纸的瞬间和她微微撅起的侧脸。 两人就这样擦肩而过,碧姬开车回戛纳,海滩上的浪花拍岸,她望着远方发呆。那张烧掉的素描没了影,但照片流传开来,媒体议论这对“老少配”的碰撞。毕加索呢?转头继续他的《阿尔及利亚妇女》系列,那15幅油画正值创作尾声,每幅都致敬德拉克洛瓦的东方美女,却融进他晚年的激情与抽象。1955年2月完成这些作品后,他把精力投到瓦洛里斯陶器上,捏出上千件鸽子和盘子,影响了全球陶瓷艺术。 碧姬的来访像个小插曲,没留画作,却在她心里种下种子——艺术的随意,让她后来在银幕上更放得开。 这年,碧姬的《上帝创造女人》上映,她在海滩奔跑的镜头风靡全球,票房在美国创下外国片纪录,4百万美元的收入让她稳坐性感偶像宝座。毕加索则在别墅焊青铜雕塑,火花四溅,直至1973年91岁离世,身后2万件作品散布博物馆。 他们的相遇,捕捉了那个时代自由与创新的火花,而《阿尔及利亚妇女O版》在2015年拍卖出1.79亿美元,证明毕加索的美学永不过时。
1956年,当21岁的碧姬·芭铎拜访74岁的毕加索时,留下了一张珍贵的老照片。毕
静雅蝉鸣扰梦闲
2025-09-15 10:42: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