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若中方不主动让步,美国将升级局势,可能对华实施禁运。 两年前,美国

百日依山尽 2025-09-15 16:29:36

美国财长:若中方不主动让步,美国将升级局势,可能对华实施禁运。 两年前,美国推出《芯片与科学法案》时,曾引发不小的轰动。为了推动本土半导体产业 “回流”,美国计划投入 520 亿美元作为补贴,希望通过资金扶持,让本土晶圆厂产能得到大幅提升,减少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 当时,美国不少企业纷纷响应,一些半导体巨头也宣布了在美建厂的计划,外界一度对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复苏充满期待。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差距。到 2025 年 4 月,距离法案落地已过去两年,相关部门对本土晶圆厂产能进行统计后发现,产能仅增长了 12%,这一数字与当初设定的 30% 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原本计划中,大量资金投入后,美国本土应该涌现出更多新的晶圆厂,既有的工厂也该扩大生产规模,可实际情况却未能达到预期。 深入观察便会发现,美国半导体产业回流面临不少难题。晶圆厂建设需要漫长的周期,从选址、审批到建设、设备安装调试,每个环节都耗费大量时间。 此前,美国部分晶圆厂项目就因土地审批流程繁琐,导致开工时间一再推迟。同时,半导体产业对专业人才需求极高,无论是工程师还是技术工人,都需要长期培养。 美国本土半导体领域的人才缺口一直存在,即便有资金支持,短期内也难以快速补齐人才短板,这直接影响了晶圆厂的建设进度和产能提升。 此外,半导体产业链的完整性也至关重要。晶圆生产不仅需要工厂和设备,还依赖上下游众多配套企业,比如半导体材料供应商、零部件制造商等。 美国在推动晶圆厂建设的同时,配套产业的发展未能同步跟上,部分关键材料和零部件仍需从其他国家进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土晶圆厂产能的提升。 就在美国半导体产业回流进程不及预期的当下,贝森特提出可能对华实施禁运的言论,让局势更添变数。中国是全球重要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同时在半导体产业链的部分环节也占据重要地位。 若美国真的实施对华禁运,不仅会影响中国相关企业的发展,也可能对美国本土半导体企业的市场份额造成冲击。一些美国半导体企业依赖中国市场的订单,一旦失去这部分市场,企业的营收和利润可能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其在本土扩产的积极性。 目前,美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着产能提升缓慢的现实,而财长的言论又为中美经贸关系增添了不确定性。中美在科技与经贸领域的互动,也将持续影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

0 阅读:0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