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斯平等对话有何深意?孙玉良:合作永远比对抗更有出路】小国有小国的算计,大国有

孙王良评 2025-09-15 16:31:16

【中斯平等对话有何深意?孙玉良:合作永远比对抗更有出路】

小国有小国的算计,大国有大国的责任。当世界被各种撕裂撕扯得七零八落,谁还能说清谁是局外人?就在9月13日,一场看似“中规中矩”的双边会谈却意外吸睛——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卢布尔雅那会见斯洛文尼亚总理戈洛布。没有硬碰硬,也没有强刺激,取而代之的是合作、平等、和平这些在当下国际场景里越来越稀缺的字眼。可别小看这场会晤,它不只是两国友好握手那么简单,更是在“全球秩序博弈棋盘”上的一次精准落子。

这场会谈的关键词很好记——一个中国政策“能源汽车制药”“多边主义”“联合国宪章”“公平营商环境”。几乎每一句都精准打在当下的国际政治神经上。戈洛布表示,斯方支持一个中国,欢迎中企投资,愿加强在能源、汽车、制药等领域的合作,还高度评价中国“处理复杂问题的智慧”。这一连串表态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斯方在“选边站队”逻辑盛行的欧洲环境中,对中方明确释放善意。

中方的回应同样没有浪费任何机会。王毅表示,“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这话说给斯洛文尼亚听,也说给那些“用实力画线”的大国听。更关键的是,他点出了“公平、友善、一流、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这一点,这是在告诉外资企业:中国依旧是你们值得信赖的伙伴。还没完,王毅直接强调“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制裁只会让问题更复杂”,将中国在热点问题上的态度——劝和促谈、拒绝交易——清清楚楚摆上桌面。这波信息量,可不只是外交礼节层面的走场。

斯洛文尼亚,虽是欧洲小国,却并不在外交上打“透明牌”。这个国家是中东欧国家中少数几个在对华问题上始终保持理性和战略耐心的存在。在很多西方国家高调“抗中”时,斯方却选择理性务实,与中国在经贸、绿色能源等领域持续发力。此次会面再次说明,真正对自己国家未来负责的政客,看得清“美国说什么”与“本国实际需要什么”之间的差距。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王毅与戈洛布就“加强联合国安理会协调”达成共识。这意味着,在未来涉及国际重大争端的场域中,中国与斯洛文尼亚将可能形成更多共识与协同,尤其是在巴以冲突、乌克兰局势等复杂议题上,这种“小国背书大国”的组合,或许比看起来更有分量。

别忘了,这也是中国外交向欧洲“中间地带”的持续加码。从法国、匈牙利到现在的斯洛文尼亚,中国的外交路径越来越精准地锚定那些“不随波逐流、不被舆论裹挟”的国家。这类国家虽然在欧盟内部算不上话语权核心,但在塑造欧洲“理性声音”方面作用不可小觑。一旦形成连带,就有机会撬动整个欧盟对华政策的平衡点。

而这也释放出另一重信号:中国外交从未把希望寄托在“靠几个大国就能稳定世界”,而是持续深耕“多边平等”的朋友圈逻辑。不把人分三六九等、不搞你上我下的霸权叙事,才是真正的“全球责任感”。斯方这次主动释放善意,就是对这一立场的回应与认同。

当今世界谁最焦虑?恐怕不是那些“被制裁”“被孤立”的国家,而是那些自诩盟主却越拉越孤的霸权集团。中国与斯洛文尼亚的一次双边会谈,不是给谁上课,而是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合作永远比对抗更有出路,平等对话才是唯一可持续的国际语言。

0 阅读:5

猜你喜欢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