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朋友忠告:别在一个位置待太久,这 2 个 “温水陷阱” 正在悄悄淘汰你! 住在我隔壁家的张叔叔,一次我们在吃饭聊天中了解到,他在街道窗口干了 15 年,离职了。因为他单位之前在推行电子政务改革,年轻人用新系统半天能办完的业务,他对着操作手册半天搞不出来。领导找他谈话时说, “你经验丰富,但现在我们更需要懂技术的人”。到后来,他自己不愿意学,也学不会,最终待不下去,所以离职了。 我听了他的遭遇后,非常感慨,替他不公,也怨他自己不争气、不学习。之前的铁饭碗工作到现在,真的不能叫做铁饭碗了。这告诉我们,在体制内呆久了,最容易忽视的的危机就是,“温水煮青蛙”。 现实中,太多人像张叔叔这样,把 “稳定” 当成了 “停滞”,慢慢掉进温水煮青蛙的陷阱里。喜欢在舒适区里待着,这确实是人的天性啊!我也是一样。人的天性和弱点,就是不愿意努力或者改变。所以,一旦人在一个岗位待得时间太长,就会任由这种思维方式行动下去。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第一个陷阱是,脑子 '生锈'。我们单位档案室的李姐,做了6年档案工作整理,去年机构调整时,跨部门调来的小王,用数字化归档系统把效率提了好几倍,这时候,李姐才发现自己连 Excel 函数都忘得差不多了。长期重复、机械的劳动会让思维形成惯性,就像老机器缺了润滑油,越转越卡顿。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机械和重复的劳动会逐渐会被机器人替代,很多这样的岗位也会被机器人取代的。所以说,如果你的工作岗位是这样,请提前做打算。 第二个陷阱是,心气 “泄了”。我们单位财务科的王哥,经手报销手续5年,从最初的严谨细致的态度变成现在的 “差不多就行”。去年,公司新上线的智能审核系统查出他三年前的一笔错账时,他还辩解 “以前都这么办的啊。熟悉不等于敷衍,一个岗位待久了,真的容易丢了敬畏心、责任心。一个岗位呆久了,真的容易变成老油条。我也是深有体会。之前在施工单位项目上干总工,第一个和第二个项目倾注了非常大的心血和精力,到了第三个类似的项目,心气都泄了。觉得没什么新鲜感和动力,最后管理能力没能匹配上,管理上一团糟。 其实,职场破局不难。比如,你每年做一次年底总结复盘,看看自己是不是还在成长,不断的去提升改进自己;还有平时主动关注和报名跨部门或者跨岗位的项目;满 2-3 年就找领导聊聊自己职业规划的想法等等诸如此类的行为。这些动作看似微小,却能帮你避开 “老油条” 的标签。跨部门历练本身就是能力提升的捷径。 体制内最珍贵的不是资历,而是 “随时能接新挑战” 的底气。你现在的岗位待了多久了?有没有想过换一个岗位或者工作?评论区聊聊.
面试时,公司的什么表现让你一看就知道不靠谱?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