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完项羽,有人跟刘邦说:“项氏家族的人都留着是个隐患,不如趁现在斩草除根,省得以

历史趣闻社 2025-09-16 04:02:39

葬完项羽,有人跟刘邦说:“项氏家族的人都留着是个隐患,不如趁现在斩草除根,省得以后闹事!”刘邦却摇了摇头:“杀了他们容易,可天下人该怎么看我?再说,项家人里也有帮过我的。 旁边的樊哙急了,手按在剑柄上就嚷嚷:“大王您忘了鸿门宴上的险?若不是张良先生提前报信,咱们说不定都成了项羽的刀下鬼!项家人骨子里就带着反骨,留着早晚是祸根!”刘邦没接话,只是叫人端来一壶酒,慢悠悠抿了一口,目光飘向殿外的梧桐树——那树还是当年他刚入关中时亲手栽的,如今已长得枝繁叶茂。 “樊哙,你只记着鸿门宴的险,却忘了是谁在宴上帮我挡了剑。”刘邦放下酒杯,指节轻轻敲着案几,“项伯,项羽的亲叔叔,那天他一直护在我身边,项羽的剑好几次要递过来,都是他拦着的。要是没有他,我哪能活着从鸿门出来?” 这话让殿里的大臣都安静了。有个老臣忽然开口:“可项伯毕竟是项氏的人,万一他以后反水……”刘邦笑了,拿起案上的奏疏翻了翻:“反不反,看的不是他姓什么,是我怎么待他。当年我在汉中,粮草不够,项氏有个旁支叫项它的,偷偷给我送了三个月的粮食,这事你们知道吗?那会儿项羽正盯着我,他敢这么做,是把命赌在我身上了。” 没过几天,刘邦下了道旨:项氏族人只要不反抗朝廷,一律免罪,愿意做官的还能安排职位。消息传出去,有人说刘邦傻,放着隐患不除;也有人说,这才是真君王的样子。 项伯听到消息时,正在家里收拾行李,以为刘邦迟早要找他算账。没想到宫里的人直接上门,给他封了个“射阳侯”,还赐了姓“刘”。项伯捧着圣旨,手都抖了,嘴里念叨着:“大王竟真的不怪我……”后来他在朝中做事,一直尽心尽力,还劝了不少项氏族人归顺。 项羽的堂弟项襄,之前一直在民间躲着,听说刘邦的旨意后,主动去了京城。刘邦见了他,没提当年战场上的事,只问他会不会带兵。项襄说会,刘邦就给了他个将军的职位,让他去守边境。后来项襄立了好几次战功,还成了汉朝的开国功臣,改名叫刘襄,彻底成了刘家的人。 百姓们看刘邦这么做,都服了。之前有人怕刘邦像秦始皇那样残暴,现在见他连仇人的家族都能善待,心里的石头都落了地。有个老农拉着儿子说:“跟着这样的大王,以后有好日子过了。” 后来有人问刘邦,当初为什么不杀项氏族人。刘邦坐在未央宫的台阶上,看着底下玩耍的孩子,说:“天下刚太平,百姓已经受够了打仗。我要是杀了项氏,只会让更多人害怕,说不定又要起兵造反。再说,人家帮过我,我不能忘恩负义。赢天下靠的不是刀枪,是人心啊。” 这话传到现在,还被人津津乐道。人们记住的不只是刘邦打败项羽得了天下,更记住了他的宽容——不是软弱,是懂得留一分余地,才能让天下更稳。 (本文综合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及汉代《楚汉春秋》记载)

0 阅读:71

猜你喜欢

历史趣闻社

历史趣闻社

社内趣闻,笑看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