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里谈判桌上,中国,只用了“迟到早退”四个字,就给了美国人一个下马威! 别看这只是谈判桌上的“肢体语言”,但我们必须看清,这背后是中美“权力天平”发生根本性逆转的明确信号。 把时间线,摆上桌面:美方提前到场,严阵以待;我方则不急不慢,晚到20分钟,先在气势上,拿足了“主动权”。 而仅仅谈判6小时后,中方代表团,准时起身,上车走人,留下美方一群人,在原地发愣。 整场事件真正让人记住的,不是谈了什么,而是一个小动作:我国代表团比原定时间晚到20分钟,谈了6小时后准点起身离场,干脆利落。 9月7日上午,美方代表团早早抵达谈判现场,带队的是财政部长贝森特,身边还带了一大堆技术顾问和政策幕僚,态度很明确:这场谈判他们看重,想要主导。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我方代表团并没有急着进场,而是慢悠悠地比原定时间晚到了20分钟。 这20分钟不只是“迟到”,而是一个明确的态度表达:不是非谈不可,也不是你说谈我就得配合。 而谈判刚进行6小时,到了下午四点半,我国代表团准时起身离场,没多说一句、没留一点情面。车一上,人一走,留下美方人员在那屋里干瞪眼。 据说后面他们还自己关起门来开了两个多小时的“总结会”,最后晚上快十一点才悻悻离场,脸色也不太好看。 这次我国为什么这么硬气? 原因很简单,就在谈判前两天,美国方面又搞了一波小动作,把我国23家高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 这一次,我方没有任何犹豫,迅速反击,宣布对美国进口的高端芯片产品展开“反倾销”和“反歧视”调查,直接戳到对方最敏感的神经。 美国那边本来芯片供应就吃紧,这下被我们卡了脖子,反倒先慌了。 这次谈判虽然没有达成什么协议,也没发布联合声明,但从过程来看意义已经足够大。 美方原本想通过这次会面“展示主导地位”,结果反而暴露出他们的一套老路子已经不灵了。 以前或许靠技术封锁、市场限制能让对手低头,可现在这招对我国越来越没效果了。 我们不仅敢于正面应对,还能反手出击,节奏完全不被对方带跑。 未来中美之间的博弈肯定还会持续,但这次事件已经给美方提了个醒:过去那种单方面施压、设局让对方就范的套路,在我国这儿已经不好使了。 真正的合作,是要拿出诚意和尊重的。 否则,就休怪我们不奉陪。 目前来看,双方都没有公布下一轮磋商的时间安排,美方只说“将继续保持沟通”,而我国方面则强调“合作可以,但前提是平等、互利”。 这话说得很清楚,态度摆得也很明白。 总的来说,德里的这场交锋虽然没有文件落地,但留给国际社会的印象却非常深。 我国用非常简单的方式,在一个大舞台上展示了大国该有的姿态——不卑不亢,理直气壮。 这背后是战略判断的成熟,是政策执行的稳定,更是全社会综合实力的体现。 一场看似“无果”的谈判,实则已经说明很多问题。中美谁更主动,谁更稳健,谁更有牌可打,答案已经写在这次的节奏里。 参考:马德里会谈生变?中方或退出中美经贸谈判,美国等来四字冰冷质问——知乎
马德里谈判桌上,中国,只用了“迟到早退”四个字,就给了美国人一个下马威! 别看
飞绿说历史
2025-09-16 11:15:31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