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年间,一个25岁的光棍买回了60岁老太婆当媳妇,新婚当晚,老太宽衣解带,可光棍却下不去口,跪地改口叫了干妈。谁知,光棍的好运开始了。 25岁的王二柱,是清河镇出了名的老实后生。 父母早逝,他跟着镇上的老木匠学艺。 然而,干了好几年,依旧是家徒四壁。 彼时正值明成祖朱棣在位,虽号称“永乐盛世”,但边地时有战事,流民四窜,人牙子也趁机做些见不得光的买卖。 那日,王二柱正在作坊里干活儿,隔壁铁匠铺的张老三扯着大嗓门:“西头破庙有人牙子在“卖南边的水灵姑娘”,二十两银子就能领回家!” 这话叫王二柱鬼使神差的回家找到了自己攒的五年的血汗钱,满共也才三十两银子。 破庙里几个凶神恶煞的人牙子守着几个麻袋。 一个脸上带疤的头目打量着王二柱。 “小后生,要个俊的还是能干的?” 王二柱指着角落里一个看起来最小的麻袋。 “就这个。” 刀疤脸狮子大开口:“这个?嫩着呢,三十两,少一个子儿免谈!” 王二柱想着“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把银子递了过去,扛起麻袋跑回了家。 关上破木门,点上油灯,王二柱期待的解开了麻袋。 然而,打开却是一头花白,满脸皱纹的老妇! 老妇蜷缩着,赶紧从怀里摸索出一个油布小包。 “后生行行好,老婆子这儿有三两碎银,是我儿子在边关当兵攒下的,你放我走吧!” 王二柱怎么也不想到五年起早贪黑,此刻全都打了水漂? 但当他看到老妇那双眼睛时,一股酸楚涌上心头。 这眼神,像极了当年他娘病重离世前,望着他的模样。 他长叹一声,“罢了罢了,大娘您老要是不嫌弃我这破屋漏风,就当我干妈吧。” 当晚,王二柱就把屋里唯一还算暖和的土炕让给了老妇陈桂香。 夜里,听到陈桂香咳嗽,王二柱摸黑给煮了碗糖水端过去。 陈桂香捧着碗,哽咽的说出自己的身世。 原来,是山西的老家遭了洪水,儿子早些年被抓了壮丁送到边关打仗了,如今只剩她一个人了。 第二天,王二柱去镇上买了斤白面,想给新认的干妈做顿像样的饭。 陈桂香却从自己旧包袱里掏出十几个干硬的糜子饼。 “吃这个,省着点。” 她手脚麻利,把王二柱那间灰尘遍布的破屋收拾得窗明几净,。 街坊邻居很快都知道了王二柱花三十两“买”回个老太婆当“媳妇”的“傻事”。 张老三整天调侃他:“二柱,你这媳妇啥时候给你生个大胖小子啊?生他一个排!” 冬去春来,陈桂香在茅屋后巴掌大的院子里,撒了些不知哪来的南瓜籽。 谁也没想到,几场春雨过后,竟蹿出几株绿苗,到了夏天,结出了十几个大南瓜。 陈桂香把南瓜蒸熟捣成泥,掺上玉米面,捏成一个个窝窝头。 一日,镇上绸缎庄的李掌柜路过作坊,闻着香味寻来,尝了一个,赞不绝口,当即拍板订了一百个,每个五文钱。 王二柱灵机一动,干脆在自家木工作坊门口支了个小摊,专卖陈桂香做的南瓜窝窝。 后来,陈桂香又琢磨出芝麻糖饼、枣泥糕等点心,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不到半年,王二柱不仅还清了之前欠债,手里还攒下了五十两银子。 破茅屋也翻修成了瓦房。 日子刚有起色,变故再生。 一个傍晚,陈桂香正在揉面,准备第二天的点心,忽听街上传来锣响和呼喊:“边关大捷!总兵刘义率军凯旋啦!” 陈桂香浑身一颤,脸色煞白。 王二柱以为是干妈高兴的懵了! 三日后,清河镇一队盔甲鲜明、威风凛凛的骑兵簇拥着一位银甲红袍的将军,径直来到王二柱的作坊兼点心摊前。 将军翻身下马,最终看在了陈桂香身上。 他几步抢上前,“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娘!儿不孝,回来晚了!” 原来,这位将军正是陈桂香失散多年、以为早已战死沙场的儿子刘义! 当年被抓壮丁后,他从伙夫一路拼杀,如今已是朝廷倚重的总兵官。 此次凯旋,他多方打听,才寻到母亲下落。 刘义得知王二柱倾尽积蓄“买”下母亲,又认作干妈悉心奉养的经过,执意要将家产分一半给他。 王二柱连连摆手:“刘将军,我认干妈,图的不是钱财。大娘待我如亲儿,我奉养她,天经地义。” 刘义见王二柱品性纯良,便用自己的权势和人脉,为王二柱盘下一间铺面,亲自题写匾额“桂香斋”。 凭借王二柱的踏实肯干和陈桂香的点心秘方,“桂香斋”很快在京城打响了名号,成为了老字号。 王二柱从此守着“桂香斋”,诚信经营。 后来,他被镇上绸缎庄的李掌柜看上,主动将女儿许配给他。 曾经的光棍汉,终于有了温暖的家室,过上了妻贤子孝、富足安稳的红火日子。 善念如种,无心栽下,终得繁花满枝,福荫绵长! 主要信源:(《三言二拍》)
天塌了!男子带自己拜把子哥们去酒店抓出轨老婆,打开门瞬间,所有人都傻眼了,没想到
【7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