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刚结束,香港前特首梁振英接受采访说:我们中国人,想要继续过和平日子,一定要强国建设,首先强国就必须强军!使任何有企图、有野心再次侵略中国的其他国家,不敢轻举妄动,不敢放肆! 梁振英的办公室里摆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1945年香港光复时,中环街头挤满庆祝的市民,而背景中的汇丰银行大楼仍留着日军轰炸的弹痕。 这位出生于1954年的山东威海移民后代,从小听着父母讲述“山东人不讲山东话,将来回家怎么办”的乡愁长大。他亲眼见证了香港从殖民地到特别行政区的蜕变,更深知这份和平的代价——1941年日军偷袭香港,18天沦陷;1997年回归前夕,英国军舰仍在维多利亚港游弋。 “九三阅兵不是秀肌肉。”梁振英指着办公桌上摊开的《东北抗联》纪录片资料说。2025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这场阅兵特意增加了东北抗联老兵方阵。 当96岁的赵尚志将军之子拄着拐杖走过天安门时,现场观众席中不少人落泪——八十多年前,正是这支在零下四十度冰天雪地中与日军周旋的队伍,用血肉之躯拖住了关东军南下步伐。 作为香港回归后第四任行政长官,梁振英对“和平”二字有着双重理解。2014年“占中”期间,他每天清晨六点出现在金钟占领区,不是与示威者对峙,而是默默捡拾垃圾。 2019年“修例风波”中,他牵头成立“803基金”,用悬赏方式揭露暴徒真面目。这些看似“软性”的治理手段背后,是香港国安法实施后特区政府与解放军驻港部队的紧密协作——2022年台风“海燕”来袭时,驻港部队仅用3小时就完成全港200个应急物资点的部署。 “香港的繁荣稳定,本质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投影。”梁振英翻开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数据:香港GDP占大湾区11%,但金融业贡献率达37%,这离不开解放军南部战区在南海的常态化巡航创造的稳定环境。 他特别提到2024年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突破——当香港科学家成功研发出5纳米芯片时,是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的电子对抗部队,为跨境数据传输提供了安全防护网。 在梁振英看来,强军不是孤立的存在。他以南沙新区为例:2018年这里还是一片滩涂,如今已建成全球首个“军民融合智慧城市”。港科大(广州)的量子计算实验室旁,就是南部战区某部的电子侦察营。 民心港人子弟学校的操场上,每周都有退役军人教授国防教育课。“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场地共享。”梁振英展示了一份数据:2025年上半年,南沙军民融合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其中香港企业参与的项目占比达41%。 这种“强军-富民”的良性循环,在梁振英推动的“超级联系人2.0”计划中更显清晰。他牵头组建的香港国际航运仲裁中心,借鉴了伦敦金融城“军队提供安全保障,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模式。 正在筹备的“一带一路”军事医学联盟,则计划联合内地军医大学与香港高校,建立全球首个跨境传染病防控网络。“香港没有军队,但可以为强军提供智力支持。”梁振英指着墙上与钟南山院士的合影说,“就像2003年非典时期,解放军医疗队与香港专家共同制定诊疗方案那样。” 采访结束时,梁振英的秘书送来一份最新文件——中央刚批准香港参与国产航母后勤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他戴上老花镜仔细阅读,突然抬头笑道:“1997年回归那晚,我在添马舰观看驻港部队进驻,有记者问我最担心什么?我说怕年轻人忘记历史。现在我想说,强军不是要打仗,而是要让‘和平’这个词从需要捍卫的口号,变成理所当然的日常。” 窗外,维多利亚港的晚霞染红了海面。二十八年前,这里曾停泊着英国“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如今,每周都有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在此进行补给。 这种转变,或许正是对梁振英那番话最好的注脚——当九三阅兵的战机再次掠过香港上空时,它们守护的不仅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更是一个民族对和平的永恒期许。 那么,您如何看待“强军”与“富民”的关系?在您身边,有哪些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细节让您印象深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赖清德,要“抵抗到底”?好啊!那我们成全你!就在台当局,准备发布那份“战时不投降
【17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