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上将总司令张发奎,绝对是国民政府中真正的奇葩,在他的部队中,有名有姓的共产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9-16 16:24:51

国民党上将总司令张发奎,绝对是国民政府中真正的奇葩,在他的部队中,有名有姓的共产党人有两千多名,他心里跟明镜似的,却不管不问。   蒋介石杀共产党杀得手软,朱培德赶人赶得干脆,可张发奎偏不,别人往外赶,他倒好,主动收容被排挤的共产党员,民间都传“蒋介石杀、朱培德赶、张发奎收”。   他不是不知道这些人是谁,叶挺、贺龙、恽代英、郭沫若,哪个不是响当当的共产党人?可他照样用,还让他们当参谋长、秘书长,带兵打仗冲在前头。   更离谱的是,他部队里的骨干,像许继慎、张云逸、周士第,后来都是解放军的顶梁柱,连林彪、陈毅、徐向前、粟裕、罗瑞卿这些开国将帅,早年都在他手下干过。   说他是“为共产党培养了五位元帅六位大将”的国民党将领,真的一点都不夸张。北伐时他带的第四军被称为“铁军”,可这“铁军”的底子,一半是共产党人用命拼出来的。   他打仗不要命,带兵也讲情义。汀泗桥、贺胜桥那几仗,他亲自带队冲锋,叶挺独立团在他指挥下打出威名,俘虏了也不杀不辱,反而整编进队伍,天天亲自训话,讲军人的担当。   那时候他不懂什么主义,但他佩服共产党人那种不怕死、不为钱、一心为革命的劲头。他常拿叶挺、蒋先云当榜样训部下:“你们要是有他们一半的拼劲,这仗就赢定了。”   北伐后期,国共关系越来越紧张,李宗仁都劝他小心点,说共产党只听第三国际的,别以为私人关系能压得住。他嘴上不信,可心里也打鼓。   等到汪精卫在武汉搞“分共”,张发奎动摇了。他不是铁了心要反共,而是怕军队散了,怕自己指挥不动这支由共产党人撑起来的部队。   汪精卫拿陈独秀的密电吓他,说共产党要夺军权,他一犹豫,就跟着“分共”了。可即便如此,他还是说:“分共不等于杀人,共产党员可以走,但不能杀。”   南昌起义前,中共还想拉他一起干,甚至把他名字列进革命委员会名单。可他最终没敢点头,用他自己的话说:“军人的天职是服从,汪精卫说分,我就只能分。”   起义爆发后,他气得直骂“共产党对不起我”,可行动上却没下死手。贺龙宣布接任第二方面军总指挥,他虽不满,却没立刻派兵围剿。   郭沫若去跟他谈,他还托人传话:你们赶紧走,别撞上我的部队;走东江,别走赣南;以后别打着我的旗号;政工人员我一律礼送出境,不为难人。   最让人没想到的是,他进南昌的时间,硬是拖到起义军全撤了才到。别人三天能到,他愣是磨了七八天,明摆着不想打。   后来回广东,他听叶剑英建议,特意绕路赣州,等于给起义军让出一条生路。连李济深派人来劝他追击,他也直接拒绝,说“不追”。   这哪像一个镇压起义的国民党总司令?分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留足了余地。   可等到广州起义,他彻底炸了。自己刚赶走桂系,站稳脚跟,共产党又在他眼皮底下起事,连教导团都反了,他连夜翻墙逃跑,面子丢尽。   这一回他真动了杀心,调兵镇压,毫不手软。不是因为他突然变反共了,而是觉得被“背叛”了——我收留你、放你走,你却在我背后捅刀子。   但即便如此,他也没变成蒋介石那样的屠夫。抗战一来,他又主动找郭沫若,请共产党人来他部队搞政治工作。   左洪涛、杨应彬这些地下党员,在他司令部里一待就是好几年,他心知肚明,却从不点破,还重用他们。   他不是共产党,也不信共产主义,但他知道谁是真抗日、谁在卖国。汪精卫投敌,他第一个跳出来骂;英国想占香港,他公开呛声“不该屈服于英美压力”。   他这辈子,打仗冲在前,不贪钱,不搞裙带,手下的兵愿意跟着他拼命。“铁军”不是吹的,是血拼出来的。   他有局限,有犹豫,有软弱,但他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他不是完人,但在那个非黑即白的年代,他走了一条灰色的路。   他不杀共产党,不赶共产党,甚至在关键时刻给他们活路。这不是政治远见,而是一种朴素的军人良知。   后来叶剑英在香港发唁电,说“乡情旧谊,时所萦怀”,短短八字,道尽了两人之间复杂的情分。   这个人,不属于哪一党哪一派,他只是张发奎。一个有血性、有底线、有脾气的中国军人。

0 阅读:98

猜你喜欢

紫蓝谈社会趣事

紫蓝谈社会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