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非法侵闯,中国出手了,约多艘菲律宾公务船被扣 就在今天,中国海警一份关于黄岩岛的简短通报,瞬间点燃了舆论场。 通报里没有用以往常见的“驱离”或“拦阻”,而是抛出了一个全新的词,“管制措施”,就这四个字,拉开了一场不仅仅在海上,更在信息迷雾中的激烈博弈。 这招“词汇升级”玩得相当高明,过去说“驱离”,大家知道就是赶你走,现在换成“管制”,意思可就深了。 是把你圈在某个区域活动,还是直接扣船抓人?巨大的解释空间,让外界浮想联翩,菲律宾那边有人猜船被扣了,一些媒体甚至解读为连人带船一起被控制。 这种战略模糊带来的威慑力,从菲律宾的反应就能看出来。 以往总爱夸大胜利的菲律宾海岸警卫队,这次罕见地保持了沉默,因为它根本无法对“管制”的具体内容进行证实或证伪,在信息战里先输一城。 更有意思的是,连现场到底有多少艘船,都成了一笔糊涂账。 中方通报里只说是“多艘”,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则提到了“十多艘”,另一个说法是菲方被击退了10艘公务船。 而根据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数据,能明确看到名字的只有5艘,事实就这样被碎片化了。 中方还明确指控,菲方有一艘船曾故意冲撞中国海警船,面对如此具体的指控,菲方的的沉默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黄岩岛这次交锋并非孤立事件,很多人都把它和仁爱礁的僵局联系起来,那艘坐滩的“马德雷山”号登陆舰想以非法坐滩的形式窃占中国的仁爱礁,但菲方却一直没有拖走。 有网友猜测,会不会是仁爱礁那边啃不动,才想在黄岩岛这边搞点事情,试图开辟第二战线,分散中方的压力? 这背后,自然也少不了美、日等外部势力的影子,他们之所以敢于不断挑衅,很大程度上是觉得背后有人“撑腰”。 但中方这次祭出“管制措施”这种强硬姿态,似乎也是在测试这种外部支持的成色,看看关键时刻,那些所谓的盟友会不会真的下场。 中方早已宣布在黄岩岛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背景,此次行动显然不只是对一次“侵闯”的简单回应,更像是一次管辖权和执法能力的升级宣示。 所以说,黄岩岛的最新冲突标志着南海的玩法变了,物理空间的对峙,已经和信息空间的博弈密不可分。 “管制措施”这个词,不只是中国海警工具箱里的新工具,更是北京娴熟运用法律战、舆论战和心理战的集中体现。 未来的南海,我们不仅要盯着舰船的航迹,更要学会听懂话语里的潜台词。 信息来源:央广网 2025-09-16 菲律宾公务船侵闯黄岩岛 外交部回应
又非法侵闯,中国出手了,约多艘菲律宾公务船被扣 就在今天,中国海警一份关于
元洲啊娱乐
2025-09-16 18:44:00
0
阅读: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