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韦杰夫发布了一条重磅声明! 9月15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Telegram上发布了一条重磅声明,明确表示如果北约在乌克兰上空设立禁飞区,或者允许成员国击落俄罗斯无人机,将意味着北约与俄罗斯开战。 这条不到百字的警告,像一颗石子投入东欧局势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让本就紧张的俄乌冲突又添了几分不确定性。 就在梅德韦杰夫表态的前几天,波兰上空刚刚经历了一场无人机风波。9月9日夜间,大量无人机从白俄罗斯方向进入波兰领空,部署在卢布林省的“爱国者”防空系统紧急启动,两枚拦截导弹直冲高空。 荷兰空军驻守马尔堡基地的F-35A战机也紧急垂直爬升,机腹下的AIM-120中距导弹在20公里外锁定了无人机群。 卫星图像显示,至少5架俄军无人机在波兰东部森林地带被击落,燃烧的残骸把松树林都映成了红色。 这次无人机入侵事件让波兰不得不关闭了华沙、热舒夫等四座机场,卢布林等地区被列为高风险区域。 波兰总统纳夫罗茨基在48小时内召开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外交部还召见了俄驻波临时代办安德烈·奥尔达什。 波兰方面坚称这些无人机来自俄罗斯,但俄罗斯国防部却否认有意打击波兰境内目标,还出示了飞行日志,显示涉事无人机起飞点位于白俄罗斯境内30公里处,符合国际航空公约划定的缓冲区范围。 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天俄军共发射95架无人机,其中84架针对乌克兰西部军用机场,这种“声东击西”的战术让北约防空系统有些首尾难顾。 俄军使用的“天竺葵-3”无人机续航时间达9小时,可携带150公斤载荷,其抗干扰能力让北约电子战部队感到棘手。 反观北约,虽然F-35战机展示了隐身优势,但在应对集群无人机攻击时仍依赖传统防空手段,这种技术上的代差可能正在改变未来战争的形态。 梅德韦杰夫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无人机在战场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从辅助装备升级为不可或缺的战略武器。 俄军在乌克兰战场日均出动的无人机数量超过200架,这些造价仅数万美元的装备,却能精准打击桥梁、油库等关键目标。其中15%的飞行轨迹逼近北约国家领空,形成了潜在的安全威胁。 这种“低成本高杀伤”的战术让北约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的防空策略。德国已经提议建立“无人机狩猎者”联队,专门拦截跨境无人机;美国则加速向乌克兰交付“弹簧刀-600”巡飞弹,试图建立不对称优势。 这些举动都说明,无人机已经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传统的防御体系和战争规则都在被重新定义。 面对波兰无人机事件,国际社会的反应也各不相同。美国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表示,无人机进入波兰领空事件“不可接受、危险”,但目前尚不清楚这是有意为之,还是误入。 他强调,“无人机确实是被有意发射的,但问题在于是否特意针对波兰。”鲁比奥指出,若证据显示无人机确系冲着波兰而来,那将是“高度升级的举动”。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则表示与波兰“完全站在一起”,认为事件是“对波兰和欧洲领空的鲁莽而前所未有的侵犯”。 而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瓦西里·涅边贾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会议上表示,波兰近来就无人机进入其领空“匆忙对俄罗斯发起指责”,但迄今未公布任何证据。 他还指出,波兰东部所报告的受损情况与无人机残骸坠落痕迹相符,并非由爆炸袭击导致,而且波兰自身也承认未在其境内发现无人机所携带弹头,这些无人机可能来自乌克兰境内。 这场围绕无人机的博弈,本质上是传统军事规则与新型作战形态之间的碰撞。当低成本无人机能够突破价值数十亿的防空系统、深入对方腹地时,传统的“禁飞区”概念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梅德韦杰夫的警告,正是对这种新形势的回应,也是俄罗斯在无人机技术领域获得优势后,向西方发出的战略信号。 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战争的形式,也带来了新的国际法和道德伦理问题。如何界定无人机的作战范围?跨境无人机攻击是否构成战争行为? 这些问题都需要国际社会共同探讨和解决。在没有明确规则的情况下,任何一次误判都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 从乌克兰使用土耳其“旗手”无人机创下单日摧毁12辆俄军坦克的纪录,到美国MQ-9“死神”无人机在叙利亚实现“发现即摧毁”的高效作战,无人机已经成为各国军队的标配。 这种技术的扩散既提升了非对称作战能力,也增加了冲突升级的风险。 当前东欧局势因为无人机的介入变得更加复杂。俄罗斯通过展示无人机作战能力,提升了自己在谈判桌上的筹码;北约则在如何应对这种新型威胁上存在分歧。 梅德韦杰夫的声明,既是对北约的警告,也是对自身技术优势的自信展示。 信息:梅德韦杰夫:若北约击落俄无人机,将意味着战争 2025-09-15 17:01·界面快讯
梅德韦杰夫发布了一条重磅声明! 9月15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
菲菲谈国际
2025-09-16 19:20:53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