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过娄山关遇到困难,彭德怀很焦急,找到主席说,打不过去怎么办?主席站在娄山关上

小史善始善终 2025-09-17 14:45:37

当年过娄山关遇到困难,彭德怀很焦急,找到主席说,打不过去怎么办?主席站在娄山关上,微微一笑:不着急,德怀同志,不着急,来,先抽口烟!    1935年2月的娄山关,寒风凛冽,中央红军面临长征以来的关键一战。这座被称为“黔北咽喉”的险峻关隘,被黔军重兵把守,成为红军回师黔北、再占遵义的关键障碍。   若不能迅速攻克,红军将陷入国民党川军、滇军追击和黔军、中央军堵截的合围之中。红三军团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向娄山关发起强攻。   敌军凭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然险势,用轻重机枪封锁了唯一通道,红军正面攻击受阻。战场形势危急,一旦敌军增援赶到,红军将陷入极度被动。   在这个关键时刻,毛泽东亲临前线勘察地形。观察到敌军防守虽严,但左翼点金山地势极为陡峭,敌人防守相对薄弱。   尽管红军攀登同样困难,他依然果断决定采取奇袭战术。一支红军部队在当地百姓带路下,连夜穿越隐蔽小路,迂回到敌军侧右背。   与此同时,红三军团第13团在团长彭雪枫指挥下,采取攀崖奇袭、近身肉搏的战术,向点金山至大尖山一线制高点发动连续冲锋。   许多战士的手被岩石划破,鲜血染红了石壁,但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知道,只有拿下这些制高点,才能打开胜利的通道。   黔军调集近7个团的兵力,向娄山关发动6次疯狂反扑,均被红军击溃。彭德怀指挥红1、3军团采取“正面出击、迂回包抄、前后夹击、纵深追击”的战法。   这红军战士发扬不怕牺牲的精神,与敌军展开白刃战。   彻底击溃了攻击和增援娄山关的国民党军8个团,敌军仓皇南逃,红军成功占领娄山关,为再克遵义城打开了通道。   夺取娄山关后,红军乘胜追击,再占遵义城。在遵义城南的红花岗、老鸦山一带,与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部第93、59师展开激战。   红军采取正面猛追、侧面迂回、断敌退路的战法,将敌军赶到乌江以南,取得了整个遵义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也被称为“长征首获大胜”,扭转了自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被动局面,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士气。   娄山关战斗的胜利,展现了红军指挥员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面对险要地形和优势敌军,红军没有硬碰硬,而是因地制宜。   毛泽东在战役结束后写下了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网友热评:   “咱们红军真是神兵天降!在那么险的地方打仗,还能出奇制胜,把敌人耍得团团转。这战术思维,绝了!   看到战士们在点金山反复争夺,眼泪都快下来了。现在的幸福生活,真的是先烈们用命拼来的,必须珍惜!   原来毛主席的《忆秦娥·娄山关》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出来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现在读起来感觉完全不同了,充满了力量!   娄山关大捷,不仅是军事上的奇迹,更是一次精神的淬炼。   大家说,这种”迂回包抄、出奇制胜”的战术智慧,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带来哪些启发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信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娄山关战斗   《忆秦娥·娄山关》

0 阅读:98

猜你喜欢

小史善始善终

小史善始善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