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今天发文说:在特朗普总统任内,美国回来了。与中国的谈判秉持相互

文史资鉴堂 2025-09-17 16:00:36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今天发文说:在特朗普总统任内,美国回来了。与中国的谈判秉持相互尊重、注重实效的原则。   最近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一篇发文算是把话挑明了,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要知道贝森特不仅是管着美国钱袋子的核心人物,还是特朗普最信任的经济顾问之一。   当年可是帮特朗普筹了不少竞选资金才坐上这个位置的,他这话基本就代表着白宫的最新态度。他在文章里说 "在特朗普总统任内,美国回来了",这话听着耳熟吧?   跟当年特朗普第一任期喊着要打贸易战的时候一个调调,只不过这次更有针对性。贝森特特意强调和中国谈判秉持相互尊重、注重实效的原则,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背后藏着的还是特朗普那套强硬手腕。   要知道从今年年初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以来,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就没停过加码,最狠的时候对华关税飙到了 145%,什么电动车、芯片、农产品全都没能幸免。   美方还一口气把 50 多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塞进了 "实体清单",尤其是瞄准了 AI 大模型和超级计算机这些高端领域,说白了就是不想让中国在技术上赶上来。   贝森特说这话的时候,中美刚刚在西班牙马德里结束了一轮会谈,会上专门讨论了关税和出口管制的问题,这时间点选得可真是巧。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提到的 TikTok 问题,贝森特说特朗普 "已做好让 TikTok 下架的准备",还强调 "绝不会以国家安全作交易"。   这话可不是吓唬人,美国对 TikTok 的打压早就不是新鲜事了,一直拿数据安全当借口,实际上就是想用行政手段把中国企业挤出美国市场。   就在马德里会谈前,美国商务部刚又把一批中国企业列进了各种限制清单,其中就有不少涉及数字技术的公司。这种把商业问题政治化的操作,跟他们嘴上说的 "相互尊重" 可有点对不上号。   不过贝森特最得意的还是那句 "得益于强硬的谈判立场,协议框架已初步确立,中国正重回谈判桌前"。   这话得结合今年的情况来看才明白,从 2 月开始的关税战打了三个多月,美股半个月就蒸发了 4 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 14% 的 GDP 没了,美国老百姓超市里的东西都在涨价,不得不开始囤货。   中方这边也没手软,不仅反制加征关税,还对钨这些稀有金属实施出口管制,这可是芯片制造的关键材料。到 5 月日内瓦会谈的时候,双方才各退一步,取消了 91% 的加征关税,算是暂时休战。   贝森特说的 "协议框架",其实是两边打累了之后的结果,只不过白宫更愿意把这说成是强硬立场的胜利。要说这 "中国重回谈判桌前" 背后的门道可不少。   特朗普政府这套打法跟第一任期不一样了,当年是漫天要价,现在贝森特这帮人更像是精于算计的操盘手 —— 毕竟贝森特以前是索罗斯基金的首席投资官,玩的就是高压下的博弈。   他们一边在日内瓦会谈上取消大部分关税示好,一边又偷偷把芯片管制的门槛从 7nm 提到了 16nm,等于说是在关键技术领域卡得更紧了。   这种软硬兼施的套路,跟他们对付印度时那套 "要么听话要么制裁" 的路数如出一辙,只不过对中国这样的体量,得更讲究策略。   贝森特这话一出,国内外的反应可不小。美国国内那些靠中国市场吃饭的企业松了口气,毕竟谁也不想一直顶着高额关税做生意,贝森特之前也说过 "没人希望关税保持下去"。   中国这边可不买账,商务部紧接着就宣布对美国集成电路领域发起反歧视调查,算是给了个明确回应。有网友说这是强盗逻辑,嘴上说相互尊重,实际上拿着 TikTok 和关税当筹码逼人就范。   不过从历史来看,特朗普这套强硬打法确实能短期内施压。2018 年贸易战的时候就是这样,现在换了贝森特这个 "华尔街最聪明的人" 操盘,把金融市场的波动都算进了谈判筹码里。   但问题是中国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只能被动挨打的样子了,这几年通过金砖、一带一路这些多边合作,海外市场越来越多元化,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已经降低了不少。   所以贝森特虽然嘴硬说协议框架确立了,但真要达成最终协议恐怕没那么容易。现在马德里会谈刚结束,双方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   贝森特敢放出这种话,也是在给自己增加谈判筹码,就像他之前说的 "第一个顺从美国的国家,可以得到最好的协议"。但中国这边显然不吃这一套,谈判还在继续,关税和技术限制的问题一个都没解决。   说到底,贝森特这篇文章更像是给国内看的宣传,既想证明特朗普的经济政策有效,又想给接下来的谈判增加底气。   至于最后结果怎么样,恐怕不是他说了算的,毕竟贸易战从来没有赢家,真要一直硬下去,美国自己的经济也撑不住。      

0 阅读:276
文史资鉴堂

文史资鉴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