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美财长认中国购俄石油”是主权事务” 美国不会先加征中国关税。 马德里的九月秋意渐浓,但美国财政部长史考特・贝森特在记者会上的一句话却让全球经济圈炸开了锅。 这位特朗普政府的财政掌门人当着各国记者的面明确表态,美国不会先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来阻止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除非欧洲国家先对中国和印度下狠手。 这话里的门道可深了去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哪儿是在谈关税政策,分明是美国在国际棋盘上的又一次算计,只是这次算盘打得再精,也藏不住背后的无奈。 就在几个月前,美国参议院还闹哄哄地要搞个提案,说要对继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加征 500% 的关税,矛头直指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俄罗斯能源的大买家。 当时特朗普还拍着胸脯说这主意不错,结果转头就被自己的财政部长泼了冷水。贝森特这话一出口,等于把皮球直接踢给了欧洲 —— 你们先上,我们看着。 这背后的心思其实不难猜,美国自己心里清楚,真要单独对中国动手,最后吃苦头的可能是自己人。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早就算过账,之前加征的关税已经让每个美国家庭每年多花一千多美元,要是再扩大范围,老百姓的钱包肯定扛不住,这对于正想在第二任期搞点政绩的特朗普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欧盟本来就对俄罗斯能源制裁这事吵得不可开交,八月份的防长会连第十九轮制裁都没谈拢,现在让他们先对中国和印度加征高额关税,简直是难上加难。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早就说过,美国的贸易政策已经让欧元区经济吃了不少苦头,要是再跟中国这个大市场闹僵,欧洲的汽车厂商第一个不答应。 要知道 2024 年欧盟光向美国出口汽车就赚了三百多亿欧元,现在让他们反过来得罪中国?怕是夜里都睡不安稳。美国这招借刀杀人明显是打错了算盘,欧洲人可没那么傻,谁愿意自己先流血呢? 这时候再看中国的态度,就更显得底气十足。中国从俄罗斯买石油,本来就是再正常不过的生意,每天近两百万桶的进口量,既保障了自己的能源安全,也是市场经济的正常选择。 外交部早就把话挑明了,这是主权国家之间的正常合作,轮不到外人指手画脚。反观印度那边,一听美国要加税,赶紧派外长去华盛顿解释求情,生怕惹祸上身,两下对比,谁硬气谁心虚一目了然。 中国之所以能这么有底气,不光是因为腰杆硬,更因为手里有实实在在的筹码 ——《2025 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一出台,西门子、宝马这些欧洲大企业照样扎堆来中国开会,谁也不想错过这个全球最稳定的大市场。 贝森特的表态其实暴露了美国的两难处境。一方面想借着制裁俄罗斯的由头拿捏中国,另一方面又怕真把中国惹急了,自己的经济扛不住。 毕竟现在全球经济增速也就 3% 左右,OECD 早就警告过,贸易壁垒升级只会让情况更糟。美国自己也清楚,中国不是那么好惹的,真要搞贸易战,中国手里的反制牌可不少。 更何况中国买俄罗斯石油这事本来就站得住脚,硬要干涉反而显得自己理亏。所以才想出这么个让欧洲先上的主意,既能摆出强硬姿态,又能把锅甩出去,算盘打得噼啪响。 可欧洲人也不傻,他们心里清楚得很,对中国加征关税最后只会是两败俱伤。法国外长巴罗都明说了,反对 "脱钩断链",要跟中国好好合作。 德国的汽车厂商、意大利的奢侈品公司,哪个不是靠着中国市场吃饭?真要跟着美国瞎起哄,最后损失的还是自己的钱包。所以不管美国怎么催,欧洲就是磨磨蹭蹭不肯表态,这种时候谁都不想当出头鸟。 现在这局面其实越来越清楚了,美国想靠关税大棒到处施压的日子早就过去了。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自己站得正行得端,坚持开放合作,就不怕别人耍手段。 贝森特那句 "不会先加征关税",听起来像是美国放软了姿态,实际上更像是一种无奈的妥协 —— 他们终于意识到,在全球化的今天,谁也不能一手遮天。 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是主权事务,这个道理美国嘴上承认了,心里就算再不情愿,也得掂量掂量真动手的后果。国际交往讲究的还是实力和道理。 中国既不惹事也不怕事,踏踏实实做自己的生意,维护自己的利益,这种硬气不是没来由的。美国想拉着欧洲一起施压,结果却成了孤家寡人,这本身就说明,搞单边主义、贸易保护那一套早就行不通了。 贝森特在马德里的表态,与其说是政策声明,不如说是给美国自己找了个台阶下。毕竟在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更不会拿自己的经济前途开玩笑。这个时候大家才真正看明白,谁在真心实意搞合作,谁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美关税大战的结果是中国没料到的,美国原来的“绝招”是用俄罗斯的那套对付中国,但
【4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