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7年,泉州城头血流成河,尸骸遍野。蒲寿庚为了迎合元军,不惜以同胞的性命献媚。他命令儿子蒲师文动手,将三千多南宋宗室子弟连同数万不愿投降的泉州百姓屠戮殆尽。 屠杀的方式极其残忍,先砍掉手脚,再放血而死,女人与孩童也未能幸免。赵氏宗室的坟墓被掘开,棺椁被毁,尸体暴晒荒野,只为那点随葬的珍宝。泉州人心惶惶,整个福建震动。 蒲寿庚本是阿拉伯裔世家,世代以经商起家,在泉州地位显赫。南宋末年,他掌握海外贸易,权势炽盛。元军南下,朝局动荡,本应率民死守海疆,他却反手投靠,借机向新主子献忠心。 泉州百姓在他的权力之下无从反抗,宗室子弟更是手无寸铁,只能眼睁睁看着血光洒满街巷。对蒲寿庚而言,这是政治投名状,也是灭绝人性的背叛。 屠杀之中,蒲师文的残忍令人发指。他手持利刃,不急于取命,而是割断四肢,让人血尽而亡。哭喊声此起彼伏,女人抱着婴儿跪地哀求,却同样被拖去处死。 宗室坟茔更遭亵渎,蒲师文带人撬开棺木,搜刮珍宝,将尸体抛弃旷野,风吹日晒,惨不忍睹。这不是单纯的杀戮,而是一场系统性的清洗,把南宋血脉彻底斩断。 泉州的街头巷尾流言四起。百姓既愤怒又恐惧,心知蒲家已经把自己与元军绑在一条船上。赵氏宗室的鲜血流干,百姓的尸骨遍地,蒲家却在元廷的庇护下稳固权势。 商船依旧出海,财富源源而来。对外,蒲寿庚以“忠诚”换取荣耀,对内,却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老百姓在暗夜里咬牙切齿,却不敢言声。 这场大屠杀的后果极为深远。南宋宗室在福建的血脉几乎被斩断,泉州的豪族望门惨遭灭门,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蒲家的威望表面炽盛,实则千夫所指。 背叛换来的繁荣只是暂时,沉甸甸的仇恨注定会在后世燃烧。泉州百姓把这段惨剧一代代传下去,把蒲寿庚的名字与“屠夫”紧紧捆绑。 元朝建立后,蒲家一度风光,但仇怨并未消散。等到明朝兴起,朱元璋登基之日,第一时间下令清算蒲姓。 男人永世为奴,女人代代为娼,蒲寿庚更是被鞭尸三百。这个极端的惩罚,其实就是对1277年那场血案的回击。朱元璋深知,要稳住民心,就必须替天下人清算这一段耻辱。 历史留下的印记清晰无比。蒲寿庚当年以为自己投机取巧,能保家族荣华,却没想到,短暂的繁盛换来的是千古骂名。 泉州的传说里,他成了背叛者的代名词,成了“宁与外人,不与蒲家”的注脚。百姓的恨意,穿越数百年仍未消散。 1277年的血腥场景,成了泉州记忆中最黑暗的一页。三千宗室的命,数万百姓的血,掘坟焚尸的暴行,都深深刻在历史的刀痕里。 蒲寿庚与蒲师文用鲜血换来的荣耀,在后世人眼里不过是耻辱与铁链。纵然财富滔天,也洗不去那一夜的血色。
1277年,泉州城头血流成河,尸骸遍野。蒲寿庚为了迎合元军,不惜以同胞的性命献媚
蓝贵的过去
2025-09-17 16:40:12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