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部前部长梁光烈曾提出过一番激烈的言论:“晚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打一个,

笑看云烟 2025-09-17 21:42:47

国防部前部长梁光烈曾提出过一番激烈的言论:“晚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打一个,不如拉日本一起打”然而,令世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坚定的发声者,竟于11月12日悄然离世,享年84岁。此时此刻,他的言辞仿佛又在耳边回响。     2024年11月12日,梁光烈将军去世,享年84岁,这位从四川三台农村走出来的普通军官,最后成了中国的国防部长,他的离去,让大家又一次想起那些在网上流传很广的“铁血遗言”。     很多人说他是“鹰派”,觉得他说话火药味很重,但其实,那些话背后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一整套完整的防务思路,是他一步步搭建起来的战略体系。     很多人记得他那句“晚打不如早打”,表面上像是在催战,其实重点是要把准备做在前面,不要等危机来了才临时抱佛脚,他希望用我们自己的主动和确定性,来应对外部世界的各种不确定。     他清楚,战争不是军队单打独斗,而是要动员整个国家,所以在他的推动下,中国出台了第一部《国防动员法》,把战时全国资源怎么调配,直接写进了法律,这相当于把“早准备”的理念固定在了制度里。     除此之外,他还亲自跑遍全国的边海防线,用了整整56天,实地推动基础设施加固,这不是作秀,而是真刀真枪地把国家的防御前沿用钢筋水泥建出来,让准备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     在他的任期里,解放军的演习和实战化训练也明显增多,特别是在东海、南海和台海,他不断释放信号:我们随时准备着,不等对手出招,而是主动塑造对自己有利的局势。     对应的是他那句“小打不如大打”,这话听上去很吓人,但其实来源于他年轻时的战争记忆,18岁,他还是一名工兵,就跨过鸭绿江,亲眼见过战争的残酷。     那段经历让他坚定一个信念:不能让国家再次陷入持久的消耗战,唯一的办法就是拥有压倒性的力量,让对手根本不敢轻举妄动,一旦动手就能一次性解决问题。     因此他大力推动海军和空军的现代化,把这些高技术军种作为未来战争的关键,他主张“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海军战略,为中国海军走向远洋奠定了重要基础。       今天我们看到的航母、隐形战机,这些能够决定胜负的装备,其实都源于他和那一代人打下的根基,这就是“大打”思维的具体体现:用强大的能力,让对手彻底打消幻想。     这就是那句震撼人心的话:“打一个不如拉日本一起打”,很多人只看到它的激烈,但真正的含义是:把台海问题放在整个区域格局中考虑。     梁光烈的矛头并不只针对台湾,而是直指外部干预的关键——美日同盟,他敏锐地看到,美日正在计划在靠近台湾的岛屿部署导弹系统,想在关键时刻封锁海域,为“台独”势力撑腰。     于是,他选择直接挑明,把潜在的局部冲突,主动升级为可能牵动整个西太平洋的危机,这等于逼美日重新算账:介入台海,他们要付出可能承受不起的代价。     这一招,打乱了对手预设的剧本,把台海和整个地区安全绑在一起,充分展现了他对大国博弈的深刻理解。     所以说,梁光烈留下的不是几句“狠话”,而是一套完整的战略思想,在今天这个局势复杂多变的时代,重温他的战略遗产,对我们理解如何捍卫国家核心利益,依然有着深远意义。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326
笑看云烟

笑看云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