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1941年,纳粹德国采取了以驱逐为主的反犹政策。随着纳粹战争机器的推

历史并不说事 2025-09-18 06:42:47

1939——1941年,纳粹德国采取了以驱逐为主的反犹政策。随着纳粹战争机器的推动,这一政策的实施范围也由德国本土扩大到所有被占领国的土地上。据统计,从纳粹上台到战争爆发前,有20多万名犹太人从德国本土迁走,有8.2万人从原奥地利领土上迁走。纳粹政府的目的是:犹太人要离开德国,但财产必须留下。当纳粹德国占领了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之后,极力在被占领国土上推行其反犹政策。 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国迅速占领了大量的领土,扩张的步伐远远超过了驱逐的速度,广大的占领区内生活着数量庞大的犹太人群,为了真正一劳永逸地解决犹太人问题,对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便开始了。 1941年5月,苏德战争爆发前,海德里希已从党卫队中抽调了大约3000人,组成4个特别行动队,准备跟随前线部队去执行特殊任务,消灭“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后备军”——东方犹太人。6月23日,即苏德战争爆发的第二天,特别行动队便倾巢出动,500万俄国犹太人成了他们的猎物。而当时,犹太人根本没有意识到死神已经来临,对屠杀行动毫无准备。 在周密系统的策划之下,集体屠杀便开始了:犹太人往往被召集在一起,然后用卡车或者马车运到事先选好的峡谷、沟渠边,在抢劫了他们的财物之后,男女老少被无情地杀害,屠杀的方法有活埋、烧死、枪杀等,许多万人坑是在多年以后才发现的。在短短的四个月中,约有30万犹太人被处死。到1942年初,特别行动队的“功绩”如下:A队消灭了24.9万,B队消灭了4.5万,C队消灭了9.5万,D队消灭了9.2万。 耳闻目睹或者亲身所为的残酷行径使不少刽子手们被恐怖的噩梦搞得神志恍惚,甚至精神错乱。为了不使这些人精神陷于崩溃而丧失杀人的勇气,希姆莱不放过任何机会在思想上给他们打气: 你们中间的多数人一定明白,100具尸体、500具尸体或者1000具尸体排列在一起,这意味着什么。坚持这样做的困难之处,除了人性的弱点以外,就是如何能够长期坚持下去。这是我们前人的历史上未曾有过的也难以描述的光辉的一页。 由于对苏战争受挫,德国意识到战争必须延长,这就需要庞大的武器储备与战争经济,希特勒命令一切服务于战争。于是,纳粹德国改变了立即杀死犹太人的做法,而是在集体屠杀之前,让他们从事各种劳动,以弥补德国劳动力的不足。1942年1月20日,纳粹当局主持召开了“万湖会议”。会议指出: 在最后解决的过程中,犹太人要有组织地到东欧参加适当的劳动。把他们按性别分开,有劳动能力的人被领到需要劳动力的地区去修路,在这里,大部分人会“自然淘汰”。最终能幸存下来的无疑是那些抵抗力最强的人,他们当然要受到特别的处置,因为这些经过自然淘汰剩下来的人一旦获释,就会成为犹太人重新崛起的祸根。 随着会议记录被秘密发放到帝国各地,“最后解决”一词很快便成为死亡的代名词。事实证明,所谓的“最后解决”就是从肉体上消灭犹太人,对犹太人进行大屠杀。具体来说,就是先屠杀苏联犹太人,再把欧洲各地的犹太人驱赶到东欧,迫使其从事劳动之后再处死。铲除犹太人的想法早已经在希特勒的脑子里产生。

0 阅读:0
历史并不说事

历史并不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