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一位名叫威廉·马尔的德国记者出版了《犹太教战胜德意志精神》的小册子,在书中,威廉·马尔将anti(反对)和Semite(闪米特人)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反犹主义”(anti-Semitism)一词。“反犹主义”带有强烈的种族主义色彩,这个专有名词的出现对犹太人来说则预示着更大的灾难即将来临。1899年,休斯顿·张伯伦出版的《19世纪的基础》被称为是种族主义的代表作,该书声称雅利安人和犹太人的斗争将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 尽管种族主义在欧洲多国都有市场,但在德国最为嚣张。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惨败为种族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德国种族主义的发展对社会民众心理、舆论导向,特别是国家的政治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让与世界为敌的德国以失败而收场,帝国的荣耀一夜间灰飞烟灭,德国社会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与无序状态。是什么让最初的胜利转为最终的失败?是谁在前线士兵背后放黑枪?巨大的仇恨该往哪里宣泄?德国社会的出路在哪里?这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德国社会的各个阶层。 德国一些狂热的政客、军人和民众认为,战败是因为犹太投机分子和在犹太人中占相当比例的社会左派人士从中捣鬼造成的,是他们在前线士兵“背后捅刀子”。有人指责是国际犹太社团发动了战争,并从中牟取暴利,从而达到犹太人控制世界的目的;也有人说德国左派人士是犹太人的代言人,魏玛共和国的宪法就是犹太人起草的。甚至在战争还未结束时,就有传言说要对贪生怕死、不积极参战的犹太人进行清算。在这样的背景下,犹太人成为替罪羊,种族反犹主义最终扭曲了这个具有理性传统的文明国度,驱逐犹太人、杀死犹太人的口号不绝于耳。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希特勒年轻时就广泛地涉猎各种各样的种族主义理论,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指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切人类文化,一切艺术、科学和科技果实,几乎全是雅利安人的创造产物。”在书中,希特勒大骂犹太人是一个劣等民族,如同一种病毒,正在侵蚀着德国这个肌体。雅利安人是人类进化的顶点,是最先进的民族,雅利安人必将统治世界,雅利安人最大的敌人就是犹太人,为了保证这个民族的纯洁性,防止优良的血统被感染,必须要将犹太人从这个国家甚至是地球上清理干净。 一直对犹太人怀有恶感的希特勒把犹太人当成了转移矛盾的靶子,把种族反犹主义上升为官方意识形态。在1930年3月举行的德国国会上,纳粹党议员就提出一项以禁止犹太人与雅利安人混居为目的的立法。纳粹党正是在“解决犹太人问题”、纯洁民族血统的宣传中夺得了政权并稳固了基础。
1879年,一位名叫威廉·马尔的德国记者出版了《犹太教战胜德意志精神》的小册子,
历史并不说事
2025-09-18 06:42: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