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与中国闹翻4年后,当初美台说好5年内建成五座芯片工厂,要创造数万个高薪岗位

百日依山尽 2025-09-18 16:27:20

立陶宛与中国闹翻4年后,当初美台说好5年内建成五座芯片工厂,要创造数万个高薪岗位,不光政府信了,连老百姓都满心期待,当地媒体更是天天喊这会是“立陶宛的黄金机遇”。结果,一场空无一物的梦,把整个立陶宛带进了死胡同。 2021年立陶宛不顾中方反对,与中国台湾地区进行不当官方往来,导致中立方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就在此时,美台方面向立陶宛抛出了橄榄枝,承诺将在五年内联合在立陶宛建成五座芯片工厂。 消息一出,立陶宛政府迅速接纳,当地媒体更是天天用 “立陶宛的黄金机遇” 来形容这一合作,宣称工厂建成后不仅能带动当地芯片产业发展,还能创造数万个高薪岗位,让立陶宛经济迎来新的增长点。 立陶宛民众对此满怀期待。当时,立陶宛国内面临着传统产业升级缓慢、青年失业率偏高的问题,数万个高薪岗位的承诺像一剂强心针,让不少人相信生活即将迎来改善。 当时的立陶宛总理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及芯片工厂项目,将其视为推动国家经济转型的核心举措,言语间充满了信心。 然而,四年时间过去,当初承诺的五座芯片工厂连一座的影子都没有见到。美台方面最初还会偶尔发布一些 “项目进展”,但后来逐渐没了声响。 立陶宛政府曾多次与美台沟通,询问工厂建设的具体情况,得到的要么是 “技术细节仍在协商”,要么是 “资金尚未完全到位” 的敷衍答复。直到今年,美台干脆不再回应立陶宛的相关问询,这场持续四年的 “芯片梦” 彻底沦为空谈。 随着芯片工厂项目的落空,立陶宛的经济问题开始集中爆发。当初为筹备工厂而提前投入的资金打了水漂,周边已启动的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因缺乏后续资金支持陷入停滞,成为半截子工程。 原本期待就业的民众失望不已,青年失业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因经济预期恶化而有所上升。当地媒体也从当初的热烈吹捧,转为对政府决策的质疑,“黄金机遇” 的说法渐渐被 “决策失误” 的批评所取代。 更让立陶宛头疼的是,与中国关系的恶化导致其对华贸易遭受重创。立陶宛的农产品、乳制品等传统优势产品失去了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出口量大幅下滑,不少依赖对华出口的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此前,立陶宛曾试图通过寻找其他市场来弥补损失,但中国市场的规模和消费能力是其他市场难以替代的,这一举措未能起到明显效果。 在内外压力之下,立陶宛终于开始反思。近期,立陶宛政府相关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公开承认四年前与中国闹翻的做法存在错误,认为当时过于轻信外部承诺,忽视了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对本国经济的重要性。 立陶宛的经历,也为其他国家在处理外交与经济合作时提供了警示,脱离自身实际、盲目追随外部势力,终究难以实现真正的发展。

0 阅读:2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