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中国石油专家因为长得太过英俊,被无数女孩追求,为此,他提出了两个条件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9-18 17:41:40

1963年,中国石油专家因为长得太过英俊,被无数女孩追求,为此,他提出了两个条件:第一,结婚后,没时间陪女生逛公园,第二,不能打扰他看书,结果要求一出,立马吓跑了大部分女孩,但一个叫王日英的姑娘却表示:她能接受!   大庆油田的技术指导现场,80 多岁的王德民院士正俯身对着油井数据图讲解,声音虽有些沙哑,眼神却依旧锐利。 旁边的王日英悄悄递上一杯温水,又把整理好的技术资料轻轻放在桌角,这个动作,她已经重复了几十年。 没人能想到,这对相濡以沫的老人,当年的缘分竟始于两条 “吓跑众人” 的择偶条件。而那些看似 “反浪漫” 的要求背后,藏着的是一对灵魂对事业与爱情最清醒的认知。   时间拉回 1963 年,大庆油田的 “干打垒” 宿舍里,同事们正围着王德民打趣:“德民,昨天又有姑娘托我给你送毛线手套了,你就真不动心?” 王德民放下手中的《油田开发工程》,推了推眼镜:“我早说过,结婚后没时间陪逛公园,也别打扰我看书。” 这话并非敷衍; 当时他正牵头攻克 “原油含水率上升” 的难题,每天天不亮就去井场,深夜还在实验室演算,连吃饭都常常捧着饭盒对着数据单。 有次为了测准一口井的分层流量,他在零下 30 度的井场蹲了整整一夜,手脚冻得失去知觉,回到宿舍后,却只惦记着赶紧记录下数据。   这样的工作状态,让他对爱情有了异常 “务实” 的要求。当第一条 “没时间陪逛公园” 说出口时,不少追求者就已犹豫;第二条 “不能打扰看书” 一出,更是让大部分人打了退堂鼓。 有人背后议论:“长得帅就了不起?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谁跟他过啊!” 可王德民毫不在意,他知道,自己要找的不是 “恋爱对象”;而是能和他一起扛住油田艰苦、理解他 “石油大于天” 的同行人。 这份坚持,源于他少年时的执念 ,1950 年代的北京,他亲眼见过汽车背着 “煤气包” 艰难行驶,工厂因缺油停产,那时他就暗下决心:“学石油,让中国不再被‘油’卡脖子!”   1960 年,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的王德民,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主动申请到大庆油田。初到油田时,他住的土房四处漏风,喝的水带着冰碴,却一头扎进井场。 有次为了验证 “分层测试法” 的可行性,他连续 72 小时没合眼,反复调整测试仪器,直到算出准确的分层流量数据,让一口濒临减产的油井重新恢复高产。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他认识了资料员王日英。不同于其他姑娘的主动接近,王日英总是在他需要资料时,默默把整理好的报表送到实验室,甚至会在资料旁标注出关键数据的疑点。 这份专业与细心,让王德民第一次对人产生了 “想深入了解” 的念头。   当同事问王日英 “你不怕他没时间陪你吗”,她的回答出人意料:“他在为国家找油,这比逛公园有意义多了;他看书搞研究,是想解决油田的难题,我为什么要打扰?” 这番话传到王德民耳中时,他正在演算 “偏心配水工艺” 的公式,手里的笔顿了顿,这是第一个真正理解他的人。 两人的恋爱没有花前月下,更多是在油田的井场边、实验室里:王德民给她讲油井分层开发的原理,她帮他核对资料里的每一个数据; 他加班时,她会带来热乎的玉米饼;她整理资料累了,他会给她讲演算时遇到的趣事。 婚后的生活,更印证了王日英的选择。1970 年代,王德民研发 “偏心配水工艺” 时遇到瓶颈,连续半个月没睡好,常常对着公式发呆。 王日英看在眼里,默默把他散落的演算纸按顺序整理好,还在一张纸上标注出 “某井数据与理论值偏差 3%,是否需重新核对”; 正是这个提醒,让王德民找到了问题所在,最终让该工艺使大庆油田采收率提高 10% 以上。 而王德民也用自己的方式回应着这份理解:每次出差回来,他总会带些当地的特产,虽然话不多,却会帮王日英分担家务;晚上看书时,会特意把台灯调暗些,怕影响她休息。 此后几十年,王德民从技术骨干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研发的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石油开发的空白; 王日英则从资料员变成了他 “最靠谱的助手”,不仅能看懂复杂的油田数据报表,还能在他写报告时提出专业建议。 如今,王德民虽已高龄,仍坚持关注油田技术发展,偶尔还会去现场指导年轻技术员; 王日英则陪着他,一起散步、一起看石油相关的书籍,家里的书架上,一半是他的专业著作,一半是她整理的资料汇编。 他们的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却用几十年的相守证明:最好的爱情,从不是彼此消耗的浪漫,而是你懂我的理想,我守你的执着,在共同的追求里,把平凡的日子过成彼此最坚实的依靠。 而那两条曾 “吓跑众人” 的择偶条件,最终成了他们爱情最独特的注脚,因为理解,所以同行;因为同行,所以长久。     主要信源:(北青网——全网刷屏!他被称为“中国最帅院士”,本人回应:不值一提;中国石油报——夜读|原来“中国最帅院士”还有这一面!)

0 阅读:1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