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的仗大概率已经“打完了”!我们其实已经不再和菲律宾无聊的“对峙”了,当中业岛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9-18 18:41:14

南海的仗大概率已经“打完了”!我们其实已经不再和菲律宾无聊的“对峙”了,当中业岛上的菲律宾驻军,连吃饭喝水,都需要提前48小时向我们海警“打报告”的时候,这场仗,其实早就结束了。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菲律宾人很是痛苦!   2024 年夏,中业岛东北侧海域,中国海警 3301 船的执法人员正登检菲律宾 “卡拉延” 号补给船。船长递上的报备文件上,清晰标注着 “补给物资:大米 2 吨、饮用水 1.5 吨、药品若干”; 落款时间比预定抵达时间提前了 48 小时,这是中方确立管控机制后,菲方第 127 次按规则提交申请。 执法人员核对物资清单时,注意到船舷处贴着一张褪色的旧标识,隐约能看到 “菲律宾渔业局” 字样,而船内的淡水储罐上,却印着中国某企业的生产批号。 “你们的饮用水,还是得从我方补给点采购?” 执法人员的一句话,让菲方船员沉默点头。 这是如今中业岛周边的常态:菲方任何人员、物资上岛,都需提前 48 小时向中国海警提交报备申请,经核查许可后才能行动。 没有激烈对峙,没有剑拔弩张,中国用一套看似温和却极具实效的管控机制,悄然掌控了中业岛周边的主动权,这场围绕岛礁主权的较量,早已在 “温水煮青蛙” 的节奏中,迎来了属于中国的 “结局”。   时间回溯到 1946 年 12 月,中国 “太平” 号护卫舰驶抵中业岛,舰上官兵在岛礁竖起主权碑,镌刻 “中华民国政府收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纪念碑”,正式从日本手中收回南海诸岛主权。 当时的驻岛官兵不会想到,70 多年后,中国会以更精细的规则体系,捍卫这片海域的权益。据史料记载,1947 年,中国政府正式公布南海诸岛地名,绘制《南海诸岛位置图》; 用 11 段线明确中国南海疆域,这些历史文件,如今都成了中方管控中业岛的核心依据。 而菲律宾直到 1971 年,才趁中国国力较弱时,非法侵占中业岛,试图用 “实际控制” 模糊历史事实,这种违背战后秩序的行为,从一开始就注定站不住脚。   2020 年的一场 “补给对峙”,成为中方确立管控规则的转折点。当时,菲律宾未按中方要求报备,擅自派遣 2 艘公务船携带 “建设物资” 前往中业岛,试图在岛上扩建设施。 中国海警船迅速抵达现场,通过无线电喊话、航路管制等方式,迫使菲船停航。对峙持续 36 小时后,菲方最终提交报备文件,并承诺仅运送生活物资。 这次事件让菲方意识到,不遵守中方规则的 “突袭” 已行不通。此后,中方逐步完善管控机制; 除 48 小时报备外,还明确补给物资清单需详细标注、人员登岛需提前登记,甚至连菲方驻军的医疗转诊,都需通过中方协调,这些规则并非刻意刁难,而是主权国家行使管辖权的正常体现。   更具深意的是,中方的管控始终兼顾 “原则” 与 “民生”。中业岛缺乏淡水水源,菲方驻军曾长期依赖雨水收集,时常陷入缺水困境。 2022 年,中方在中业岛周边设立临时补给点,允许菲方按报备采购淡水、食品等生活物资,甚至在台风季主动提供应急救援。 有菲方驻岛士兵私下表示:“现在至少不用再喝浑浊的雨水了。” 这种 “不切断民生、但掌控关键节点” 的策略,既避免了冲突激化,又让菲方深刻体会到; 想要在岛上维持存在,必须接受中方主导的规则,这比单纯的军事对抗,更能体现主权掌控力。   周边国家的态度,也从侧面印证了中方规则的合理性。 越南、马来西亚等南海周边国家,虽与中国存在岛礁争议,但近年来均认可中方提出的 “南海行为准则” 磋商进程,对中方在中业岛的管控措施,也未提出异议。 甚至有东南亚媒体评论:“中国用规则替代对抗,为南海稳定提供了可行方案,比美国的‘军事搅局’更符合地区利益。” 而美国虽多次派舰机在南海挑衅,却始终不敢直接介入中业岛补给争议,因为中方的管控完全基于历史主权和国际法,没有给外部势力留下 “介入借口”。   如今,站在中业岛主权碑旧址旁(2016 年中方修复),能清晰看到中国海警船在周边海域巡航的身影,远处的菲方驻岛营地虽仍存在,却早已没了往日的 “嚣张”。 从 1946 年的主权收复,到今日的规则管控,中国在中业岛的 “无声较量”,本质上是对 “战后国际秩序” 的捍卫; 南海诸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这一事实有历史铁证、国际法支撑,任何试图用 “小动作” 窃取的行为,最终都将在规则的约束下回归现实。 而中方用 48 小时报备、常态化执法、民生化补给构建的管控体系,不仅守住了主权,更为全球争议海域的和平解决,提供了 “中国方案”; 主权不是靠口号,而是靠一套 “有理、有据、有节” 的系统策略,稳稳握在手中。     信源:重磅!南海迎来了大结局?中国不再给面子,解放军密集行动曝光——搜狐

0 阅读:5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