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甄嬛传》泛舟名场面:原来这一船,载满了他俩的生死伏笔 重刷甄嬛传太液池

路昭看娱娱乐 2025-09-19 08:44:20

重温《甄嬛传》泛舟名场面:原来这一船,载满了他俩的生死伏笔 重刷甄嬛传太液池泛舟这段,每次看都有新发现!青涩可爱的嬛嬛和温润如玉的果郡王同框,两人一身绿色系衣袍,真的太有郎才女貌那味儿了,嬛嬛低头浅笑的模样楚楚动人,连密闭空间里果郡王身上的杜若花香都能精准分辨,这大概就是对喜欢的人独有的敏锐感知吧~ 不过最绝的还是这段戏里藏的密密麻麻的伏笔!“牡丹亭”暗喻果郡王之死,“西施范蠡”铺垫后来的和亲风波,“清凉台邀约”早早就预告了允礼在清凉台卧雪为甄嬛降温的深情,“荷花”既是后来的生日贺礼,也成了允礼殒命的引子,就连“杜若、山鬼”都串联起叶澜依、凌云峰守夜和雨中定情的后续。原来这一船的闲谈,早把两人的命运写好了大半! 有人说这里他俩就互认知己太草率,其实细想下来,果郡王对甄嬛的在意早有铺垫:倚梅园先闻她许愿,捡走小像;后来“嫂子脚白”的调侃、夕颜花下的交谈,再加上嬛嬛的容貌气质,早就让他动了心。而甄嬛呢?从“那年杏花微雨,你说你是果郡王”的初遇错认,到后来借浣碧身份与果郡王品箫赏花,兜兜转转间,浣碧曾扮她、她后来又穿浣碧的衣饰戴她的头饰,仿佛是命运早已写好的循环。 就像他们在桐花台看夕颜花时说的,“只是开一夜的花,见不得光”,这句话多像两人后来的关系啊!还有那句“掌上珊瑚怜不得,却教移作上阳花”,借别人的故事道尽自己的处境,连“送给别人为妃”,都暗合了后来果郡王亲手主持熹妃回宫的情节。 从初遇的错认,到泛舟时的伏笔,再到后来的生死相隔,甄嬛和果郡王的每一步好像都藏在这些细节里。你们重温这段时,最先get到哪个伏笔?觉得他俩此时认知己真的草率吗? ​甄嬛传

0 阅读:4
路昭看娱娱乐

路昭看娱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