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被赖清德当局逮捕了,近日马英九被台湾高等法院突然要求出庭。 近日马英九因为三中案再审被台湾高等法院传唤出庭,这事儿让不少人看得直皱眉头,毕竟这案子折腾快二十年了,怎么突然又翻出来审? 2005 年那会儿,台湾有个 “广电法” 修法,要求党政军退出媒体经营。当时马英九刚当上国民党主席,就得按规定处理国民党手里的 “中影”“中视”“中广” 这三家媒体的股权,还有一处旧党部大楼,得在法定期限内卖出去。这本是按规矩办事,可没想到这事儿后来成了官司。一开始调查没查出啥问题,2014 年就结了案。可 2016 年之后,案子又被重新提出来查,2018 年台北地检署还把马英九给起诉了,说他涉嫌贱卖党产,让国民党损失了不少钱。 这案子审了三年多,到 2021 年台北地方法院一审判决,马英九是无罪的。法官说,一方面马英九当时是国民党主席,不算法律上要惩罚的公司董事身份,另一方面也没证据证明他有啥问题。本来大家以为这事儿就了了,可检方不服,提出了上诉。没想到这上诉一折腾,就到了 2025 年,台湾高等法院最近又传唤马英九出庭,这就让人看不懂了,都过去这么久了,怎么又翻出来了呢? 其实这事儿跟台湾的司法程序有关。按台湾地区的 “民事诉讼法” 规定,案子判了之后不是说就一定不能再改了,如果符合一些条件,是可以申请再审的。比如说,原来的判决依据的证据有伪造的,或者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明显有错误,都可能启动再审程序。就像咱们家里算账,要是后来发现之前的账本有假,或者算错了规矩,那肯定得重新算一遍。 具体到这个案子,检方当初起诉的时候,认为国民党贱卖了资产,造成了巨额损失。但一审法院觉得检方拿不出足够的证据,所以判了马英九无罪。现在检方上诉后,高等法院要再审,很可能是检方觉得有新的证据,或者认为原来的审理在程序上有问题。毕竟这种涉及巨额资产的案子,审查起来本来就复杂,就像老房子装修,后来的师傅可能会发现之前没注意到的问题。 有人觉得这案子都快二十年了,反复审理太折腾人。其实司法程序就是这样,有时候案子复杂,涉及的人和事多,审理时间就会拉长。从 2018 年起诉到 2021 年一审,就用了三年多,现在上诉到高等法院,又过了几年,这在复杂的经济案件里也不算特别稀奇。法律上的事儿有时候就像老慢支,调理起来就是费时间,急不得。 而且这案子牵扯到 “党政军退出媒体” 这个政策,本身就敏感。当时国民党是按规定出售资产,可出售的价格合不合理,程序到不到位,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看法。就像咱们卖房子,有人觉得卖便宜了,有人觉得市场价就是这样,很难有绝对的标准。加上这种涉及政党资产的案子,更容易引发关注,审查起来自然就更仔细,生怕有疏漏。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一审都判无罪了,为什么还要再审?这其实体现了司法的严谨。一审无罪不代表案子就彻底结束了,如果检方有新的证据或者理由,还是可以上诉的,这也是给双方一个充分陈述的机会。就像学生考试,考完了老师觉得判错了,或者学生觉得自己答对了没给分,都可以申请复核,目的是尽量保证结果公平。 大家觉得这事儿蹊跷,也是人之常情。毕竟马英九作为前领导人,他的案子自然会受到更多关注。而且这案子反反复复,确实容易让人觉得是不是有别的原因。但咱们看事儿得讲道理,司法程序有它自己的规矩,只要符合规定,不管案子过了多久,该审还是得审。不能因为时间长了,就不管案子本身对不对了。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现在马英九还是无罪的状态。再审只是法院的审理程序,不是说他就有问题了。法院会重新审查证据,听取双方的意见,最后再做出判决。这就像咱们平时评理,一方不服气,就找更高一级的长辈再评评,最后谁说得对,还得看证据。 其实这种案子之所以受关注,除了涉及前领导人,更重要的是大家关心司法公正。普通人可能不懂那么多法律条文,但都希望案子能审得清清楚楚,不能冤枉好人,也不能放过坏人。不管是哪个政党的人,在法律面前都该一视同仁,这才是大家最希望看到的。 可能有人会担心,这样反复审理会不会影响司法效率?其实效率和公正比起来,公正肯定更重要。尤其是这种复杂的案子,多花点时间审清楚,总比匆匆忙忙判错了要好。就像咱们种庄稼,宁愿多等几天成熟,也不能急着收割青麦子,不然收了也没用。 总的来说,三中案再审虽然让人觉得意外,但从司法程序上来说,也有它的道理。咱们普通人不用跟着瞎猜,相信司法机关会依法处理。不管案子最后结果怎么样,只要是按规矩、凭证据来判,就是公正的。大家平常心看待就好,不用过度解读,更别轻信那些没有根据的传言。法律的事儿,最终还是得靠法律来说话。
徐国勇呛蒋万安,蒋介石如何对待台湾人民?蒋万安回应,如民进党不在“光复节”放纪念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