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飞开始设计第七代高超音速飞机了,并公开招聘“飞行器总体设计”、“热结构设计”和“新质飞行器设计”三个岗位。 这哪儿是普通招人,分明是在为搞第七代高超音速飞机储备力量,咱们中国航空要干票大的了! 要知道,沈飞在国内航空领域可是响当当的角色,之前参与设计研发过不少经典战机。 这次专门针对“高超/空天飞行器”设岗,不是随便说说,更像是一份公开宣言——中国在通往第七代战机的路上,已经走到了关键节点,正朝着更高技术目标冲刺。 其实,第七代战机的发展,背后藏着两条完全不同的路,每一条都关乎未来空战的格局。 第一条路,走的是“稳妥突破”路线,目标是打造“近期颠覆者”。 简单说,就是用咱们已经挺成熟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比如之前CJ-1000导弹用的那种,先造出能飞6-7马赫的高超音速战斗机。 别小看这个速度,一旦真造出来,现在各国的防空系统基本就成了“摆设”——速度快到对方根本来不及反应,战场优势一下子就能逆转,想想都觉得厉害! 第二条路更有科幻感,瞄准的是“终极革命者”,也就是“空天战斗机”。 这种战机可不一般,能自由进出临近空间,既能在天上和敌方战机格斗,还能上天打卫星、下来拦导弹,实现全球范围的快速打击,这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 而且咱们可不是空想,国内已经有“腾云”“昊龙”等项目在推进,多点布局积累技术,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终极目标。 不过,不管走哪条路,都得跨过“物理定律”这道坎。 高超音速飞行,要在热量、结构、气动三个极限之间找平衡,难度极大。 就说速度超过5马赫后,飞机机体表面温度会急剧升高,怎么做好热防护,不让飞机“烧起来”,就是头号难题。 几千度的高温下,飞机不仅得靠先进材料和主动冷却技术扛住,还得能承受9G的剧烈机动,这对结构强度要求极高。 另外,适合高空高速巡航的气动布局,比如导弹常用的乘波体,到了低速起降时可能会变得很“笨拙”,想调和这些矛盾,可不是件容易事。 但咱们中国敢挑战这些难题,底气十足! 就拿JF12风洞来说,它是世界顶级的风洞设备,再配上强大的超算能力,能在地面模拟各种极端飞行环境,帮工程师们解决技术难题,把图纸上的设计一步步变成真正能飞的战机,这就是咱们的“金钥匙”。 而决定第七代战机最终形态的关键,还是发动机。 在这核心领域,咱们没走“一条道走到黑”,而是“两条腿走路”,正好对应前面说的两种战机路线。 今年2月,咱们的科研团队用普通航空煤油,成功点燃了16马赫的斜爆震发动机,这可是世界级的突破,直接为6-7马赫战机的实用化扫清了不少障碍。 “跨越发展”则瞄准了更牛的组合循环发动机,目标是让发动机能从零速一直飞到25马赫。 在这方面,中国“云龙动力”很有想法,用液氦替代液氢搞预冷,巧妙避开了“氢脆”这个世界性难题,朝着可重复使用的目标前进。 对比之下,英国“佩刀”项目还停滞不前,更能看出咱们在革命性技术上的远见和实力。 所以说,沈飞这次招聘远不止是招几个人那么简单,它是中国航空工业站在技术和战略岔路口的一次自信展示。 未来的第七代战机到底是“近期颠覆者”,还是“终极革命者”,就看接下来几年关键技术的突破速度。 相信用不了多久,咱们就能看到属于中国的第七代高超音速飞机翱翔蓝天!
美国人骨子里都清楚:中国无论武器进步多快,先进到什么程度都不会主动攻击美国本土,
【15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