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2 日以色列突然空袭卡塔尔首都多哈,这事不仅让联合国安理会直接通过决议谴责,连一直偏袒以色列的美国都罕见提出批评。 可就在三天后的 9 月 15 日,内塔尼亚胡当着 250 名美国议员,这是史上规模最大的美国议员团,突然宣称以色列要用 “自己的方法” 对抗中国。 要知道,以色列空袭卡塔尔首都多哈的举动,已经让其陷入外交被动,此刻突然将矛头转向中国,这种看似突兀的转折,背后藏着多重难以掩饰的现实困境。 先看以色列国内,加沙军事行动的负面影响持续扩散。人质家属抗议愈发激烈,聚集在政府大楼外要求优先解救人质,而非扩大战事。 民生压力更直观,以色列农业协会 9 月 15 日数据显示,农业经济连续数月停滞,果蔬价格涨 45%,购买量却降 18%,不少家庭减少生鲜消费。经济下滑与民生焦虑叠加,让内塔尼亚胡政府支持率走低,执政根基受冲击。 国内压力下,寻找外部 “关注点” 成了内塔尼亚胡团队的选择。他们渲染所谓 “信息战”,将中国和卡塔尔列为指责对象,称两国通过舆论 “围困” 以色列。这逻辑不难懂:国内矛盾难解决时,把民众注意力引向外部 “威胁”,用民族情绪掩盖治理短板,本质是逃避责任。 国际层面,以色列处境同样不乐观。9 月 12 日联合国大会巴以问题投票,142 国支持 “两国方案”,仅美以等 10 国反对。悬殊结果反映国际社会对其单边行动的不满,使其外交愈发孤立。 为打破困局,内塔尼亚胡试图绑定美国对华战略求支持 —— 毕竟反华是美国跨党派少数 “共识”,他想借此换美国在巴以问题上的坚定背书。 同时,卡塔尔作为美国中东传统盟友,因以色列空袭多哈对美以关系生疑,内塔尼亚胡将其与中国 “捆绑” 指责,也有离间美卡关系、削弱卡塔尔话语权的意图。 但这策略从一开始就有漏洞,中国在巴以问题上立场始终清晰一贯。中国从不偏帮任何一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推动对话协商。 联合国安理会讨论也门问题时,中国副代表耿爽呼吁包括以色列在内的各方保持克制;人权理事会紧急辩论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陈旭大使直指以色列空袭卡塔尔侵犯主权、破坏停火谈判,中方坚决反对。这种基于国际法与公平正义的立场,获多国理解支持。 反观以色列,在国际舆论领域早有争议。2024 年有媒体曝光,其侨民事务部曾拨款 200 万美元,靠虚假社交账号、不实新闻影响美国议员决策。 情报机构 8200 部队在网络战领域劣迹斑斑,既对伊朗发起 “震网” 攻击,还开发 “薰衣草” AI 程序用于军事锁定。如今内塔尼亚胡反指中国搞 “信息战”,这种双重标准难获国际认可。 军事层面,以色列的冒险也在积累风险。此前它对也门荷台达港发军事威胁,胡塞武装立即回应,称遭攻击将报复其重要基础设施 —— 要知道,此前胡塞武装袭击埃拉特港曾致红海航运中断数月。 若以色列继续扩大军事行动,恐引发更广泛地区冲突。更关键的是,欧洲国家态度生变,欧盟拟暂停对以贸易优惠、制裁极端主义部长,法、荷、英等国宣布武器禁运,西班牙 9 月 8 日已停掉所有对以军方武器出口许可。 这些制裁让以色列军事补给、经济合作受限,强硬下去只会更被动。 如今,内塔尼亚胡的操作没解决国内民生与外交困局,反而让以色列国际形象受损。接下来,以色列是继续对抗,还是审视政策回归对话轨道?这选择关乎其政府前途,更影响巴以和平前景。 你觉得以色列会调整策略吗?巴以局势会朝何方向发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看法。
美国不靠谱,那就靠向中国!中东57国齐聚开会,沙特王储一锤定音。2025年9月1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