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了一个关于成毅的正向话题,而且还是极好的话题。
成毅之所以能赢尽业内好感,肯定是因为被看见。我翻阅了数篇面向成毅的“力挺文”,其中有的是合作者,在合作过程中看见了成毅的敬业和谦逊,还有好演技;有的是同剧组的演员,他们的分享更细腻,从一声鼓励、一个动作、一次坚持中,把他们眼中的成毅抛了出来,活生生也暖洋洋;因为看见,所以发声。以《赴山海》中的剧情类比,他们就像昨晚那十几个门派,因为看见萧秋水的侠义之举,并从中获得力量,现在又将这股力量在萧秋水最需要的时候,传递回来,你瞧,不正是这样么。
与我而言,对成毅的好感,源于他对《赴山海》的选择和对萧秋水(等)的诠释。直到看了,我才发现,原来《赴山海》并不是什么开挂大爽剧,相反它实际上还在“去爽化”,如此一来,这部穿书武侠,就成了那种最传统武侠江湖的拥趸,有些笨拙的一步一个脚印去讲故事、塑人物,抛弃短剧影像,回归长剧本身。这是我在观看《赴山海》之前完全没想到的,现在,对于成毅选择这样一部剧,而非能不断产出高光时刻的爽剧,我是欣赏的,说明他在有意的选择一条并不好走的路,而这条路没有多少高光加持,需要的是强支撑的表演。
成毅的表演,与这部剧一样,都是“稳”字当头——稳扎稳打,在稳之下,还有循序渐进和层层递进感,萧秋水与柳随风那一场大战,淋漓尽致的诠释了何谓层层递进,成毅对于力道的拿捏,对于情绪临界点把控的精准,就这么一步步把人物立了起来,作为观众很是受用。
一切都好起来了,不是么?今晚,继续随成毅奔赴山海,看江湖,写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