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讲述,父亲拿到一百万,看都没看就递给了秘书:“捐出

正能量漂流瓶 2025-09-19 18:39:17

2022年,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讲述,父亲拿到一百万,看都没看就递给了秘书:“捐出去。” ​​1986年,美国总统科技顾问特意跑到中国,找当时的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核心目的就想促成钱学森访美。 了解钱学森的人都知道,他这辈子对钱看得有多淡。那一百万放在80年代末可不是小数目,足够在北京买好几套四合院,可他递出去的时候连眼皮都没抬一下。钱永刚后来回忆,父亲书房里从来没有什么贵重摆设,唯一显眼的就是满满两柜子科技书籍,还有几张早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研究时的旧照片。钱学森常跟家人说,他回国不是为了享福,是为了让中国不再被人卡脖子,这点钱要是能帮着培养几个搞科研的年轻人,比放在自己手里强一百倍。 再说1986年那次美国主动上门邀请,背后的门道可不少。要知道,钱学森当年从美国回国有多难——被软禁五年,行李里的科研笔记全被翻遍,就连给家人写的信都要经过FBI检查。美国政府当年费尽心思阻拦他,后来为啥又巴巴地想请他回去?说白了,还是看中他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硬实力。那会儿美国正搞航天飞机项目,遇到不少技术瓶颈,而钱学森早在40年代就牵头搞过火箭研究,对这类尖端技术的理解远超常人。他们想借“访美”的机会,要么请钱学森指导技术,要么至少能套点中国航天发展的信息。 可钱学森心里跟明镜似的,他直接跟宋健表明态度:“我不回去。”不是记恨当年的遭遇,是他清楚美国的心思不单纯。他跟身边人解释,自己现在的精力全在国内的“863计划”上,那才是关系中国科技未来的大事。当时中国在半导体、生物技术这些领域还很落后,钱学森急着帮国家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哪有功夫去美国应付虚头巴脑的应酬?更何况,他知道自己的身份特殊,一旦去了美国,肯定会被各种媒体围着问东问西,稍有不慎就可能给国家添麻烦。 还有个细节特别让人佩服,钱学森这辈子不管面对多大的诱惑,从来没动摇过对国家的忠心。早在1955年,他好不容易拿到回国签证,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校长亲自挽留他,说愿意把年薪提到当时的最高标准,还承诺给他建专属实验室。可钱学森只说了一句话:“我的根在中国,我的事业在中国。”后来他回国搞“两弹一星”,条件有多艰苦?没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就用算盘一遍遍算数据;没有足够的物资保障,就跟科研人员一起啃窝头、住小平房。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带领团队硬是把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了天。 对比现在有些科研人员,稍微取得点成绩就想着出国拿高薪、换国籍,钱学森这种“把心扎根在祖国”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大国脊梁。他捐出去的不只是一百万,是对科研事业的纯粹热爱;他拒绝访美的背后,是对国家利益的绝对坚守。钱永刚说,父亲晚年最骄傲的不是自己获得了多少荣誉,而是看到中国航天事业一步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看到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投身国防科技。 这种把个人得失抛在脑后,一辈子为国家硬实力拼搏的精神,才是我们该真正传承的“财富”。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35
正能量漂流瓶

正能量漂流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