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已把不要脸的精神发挥到极致!9月17日俄长拉夫罗夫在首都莫斯科举行的外国大使圆桌会议上表示,欧盟和北约近期的行为意在破坏乌克兰问题和平解决进程。 这句话说出来之后,大家心里都有个疑问:一场打了三年多的战争,怎么就成了西方阻碍和平的责任? 战争还没结束,战场每天都在冒着烟,拉夫罗夫这一句反而让人觉得像是在甩锅。 要说乌克兰危机的开头是从,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大军开过边境,坦克直扑基辅,一下子打破了欧洲大陆多年的平静。 这边战火延烧,那边制裁接连加码。 欧盟一轮接一轮冻结资产,俄罗斯寡头的豪宅游艇一个接一个被扣。 西方国家不断给乌克兰输送武器和资金,光是欧盟和北约两年多时间里给乌克兰的援助就超过了上千亿欧元,美国还松绑了武器使用限制,允许打到俄罗斯境内。 战场的火越来越旺,不光是乌克兰在流血,俄罗斯也承受着伤亡和巨大的经济压力。 俄罗斯方面多次喊出愿意停火谈判,但条件是乌克兰要放弃加入北约,还要撤出几个东部地区。 对乌克兰来说,这无异于割让主权,泽连斯基团队根本没法接受。 这样一来,俄方说自己敞开大门,可开出的条件又几乎注定没人能答应。 与此同时,北约在东欧的军演不断增加,从波兰到波罗的海沿岸,各种兵力调动和军事部署频频上演。 欧洲媒体在报道时更强调俄方的“侵略”,而俄方则一口咬定是西方不断“拱火”。这一来一回,和平的口号成了话术较量,实际上的硝烟并没有停。 到了现在,战争已经打了一千多天,数以百万计的人背井离乡,房屋、学校、医院被毁坏殆尽,大片土地被地雷覆盖。 盖洛普调查显示,不少乌克兰人希望尽快停火。 在这样的背景下,拉夫罗夫再把矛头指向欧盟和北约,难免让人觉得是战场受挫后的话术。 很多国际问题专家认为,俄罗斯的叙事逻辑是把自己塑造成“被逼无奈”的角色,把西方描绘成搅局者,这样可以在国内凝聚人心。 但从事实角度看,发动全面战争是俄罗斯自己的决定,这是难以回避的现实。 另一方面,西方国家的角色也不是完全清白。 援助不断升级,军演越来越密集,这些动作的确把火烧得更旺。 特别是放开远程导弹打击俄罗斯本土的限制,让冲突更难降温。 表面上是帮助乌克兰抵御侵略,但在俄罗斯的眼里,这些举动就是赤裸裸的挑衅。 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较量,它背后是俄罗斯与美国、欧盟之间的大国对抗。 北约东扩是俄罗斯口中的“红线”,但乌克兰始终被吊在半空,既没能真正加入北约,又一直成为战场前沿。 西方在支持乌克兰的同时,也在不断利用这场冲突削弱俄罗斯,这一点在国际战略界早已是共识。 最尴尬的是,战争打到今天,双方都没有明显的胜算。 乌克兰虽然得到了源源不断的援助,但反攻迟迟未见突破,还在加紧征兵。 俄罗斯在战场上固然占领了一些地区,但付出的代价也极大,国内经济被拖得举步维艰。 拉夫罗夫喊话要建立新的安全架构,听上去像是未来的蓝图,但眼下双方都在用炮火说话,谁也没打算真正停下。 人道主义危机不断扩大,平民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战争走到这个阶段,国际社会呼吁重启谈判的声音越来越高。 瑞士和平峰会重申尊重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这表明绝大多数国家不接受用割地来换和平。 俄罗斯若真想摆脱孤立,必须拿出更有诚意的方案,否则再多的指责也难以扭转局面。 普通人看这场战争,更多的是心痛和无力。一个欧洲的现代国家被炸得千疮百孔,成千上万的家庭被撕碎,孩子在废墟中哭喊。 人们希望看到的是结束流血,而不是无休止的甩锅。 和平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嘴上喊停火,手里却握着导弹,这样的和平只会让人心寒。 真正的和平需要的不只是谈判桌上的文件,还需要有勇气承认过去的错误,有诚意拿出未来的善意。 乌克兰需要安全感,俄罗斯需要体面下台,西方需要克制贪婪的战略算计。 战争越久,和平的分量越重。 历史已经给出无数次教训,越是把责任推给别人,越说明自己没有底气。 世界期待的不是指责,而是实际行动。只要有人敢真正迈出一步,战争的阴霾就会出现裂缝。 和平并不遥远,它就在于谁愿意先放下手里的武器。 信息来源: 新华社《俄外长称欧盟和北约行为破坏乌克兰问题和平解决进程》
俄罗斯真毒,击中了乌克兰的死穴。乌克兰可能从此消沉永无翻身之日。很多人只看到
【155评论】【16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