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布鲁金斯资深研究员何瑞恩说,特朗普认为,“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美国对外关系中可

史鉴奇谈 2025-09-20 11:59:18

美国布鲁金斯资深研究员何瑞恩说,特朗普认为,“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美国对外关系中可以利用的突破口”。他预计,中国对于任何与特朗普达成的协议是否长期有效,“会保持警惕”。   这事得从特朗普今年四月搞的那波“对等关税”说起。他原本以为中国经济正软着,多压几下咱就得服软。没想到中国反手就亮出稀土这类反制工具,关税一度飙到145%,结果老美自己也没落到啥好。何瑞恩说得挺直白:特朗普突然发现,中国根本不是他想象中能随便拿捏的软柿子,反而手里也攥着能打疼美国的牌。   特朗普这人决策全靠自己信不信、要不要,几乎不听团队汇报。他总觉得第一任期时“太多决策没经过他同意”,尤其涉及中国和台湾的议题。所以这回他彻底搞“个人集权”,所有大事自己拍板。但这种风格也带来一个问题:他变卦比变天还快。今天说“已达成协议”,明天又能翻脸加码关税,这种反复横跳,中国能信他才有鬼。   而且你看他优先要搞的事一大堆:乌克兰以色列伊朗哪头都不能放,贸易秩序要重整、国内防御要加强,中国问题反而排得没那么靠前。为啥?因为普通美国人日常更操心物价工作,不怎么关心中国怎么样。加上中美之间最近根本没啥突破性进展,特朗普自然也没兴趣多搭理。   不过这不代表他不想和中国做交易。这哥们儿其实特别想搞定几件事:重新平衡贸易、切断芬太尼从中国流入美国、把无证移民送回来,还有减少对咱稀土的依赖。尤其是芬太尼,这可是他当初对支持者拍胸脯保证要解决的。但问题是,他一边想谈,一边又不停施压。这种精神分裂式操作,中方压根不买账。   所以何瑞恩判断,中国现在对特朗普政府压根不敢轻信。任何协议哪怕签了,中方也会多留个心眼,谁知道你下一届会不会又掀桌?特朗普自己本来就不是什么“长期主义者”,他所有决策都围绕“短期能不能赢”。如果能快速赚一波面子、拉高支持率,他可能愿意签点什么;但如果觉得没捞足好处,翻脸比翻书还快。   而且这哥们儿根本不按套路出牌。什么“亚洲小北约”围堵中国?他根本没兴趣。他以前就骂北约是个过时的玩意儿,更别说在亚洲另搞一套了。他所有对外动作,归根结底只有两个目的:要么让自己看起来像个“deal maker”,要么规避他认为的风险。   其实回头看,特朗普第一任期搞的那份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就已经暴露他这套玩法的问题。当时说好中国多买美国货,结果疫情一来、供应链一乱,承诺根本兑现不了,最后双方都默契地不再提这茬。所以现在哪怕再签个什么第二阶段协议,恐怕也难逃名存实亡的结局。   何瑞恩之前就提醒过:白宫别老想着“打中国牌”就能解决美国国内矛盾。这招不仅不灵,还可能反噬自己——比如助长种族主义、逼走高科技人才、还把盟友搞得无所适从。可惜特朗普政府根本没听进去,还在那自顾自玩高压游戏。   说到底,特朗普的对华策略缺乏连贯深度,全凭他个人即时判断。何瑞恩甚至直言:“我怀疑他这套东西卸任后还能不能持续。” 这种短期化、情绪化的操作,中国当然得保持警惕。咱们愿意谈合作,但也不怕对抗。要是美方执意打压,中方绝对奉陪到底——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所以何瑞恩的观察其实挺到位:中国不再是什么“机会”,而是特朗普必须面对的“风险”。而这风险,恰恰是他自己一步步逼出来的。

0 阅读:254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