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决裂?乌克兰武装部队前任总司令扎卢日内称,如果乌克兰再不停火,一直维持现在的

桃花林里诗 2025-09-20 13:42:42

彻底决裂?乌克兰武装部队前任总司令扎卢日内称,如果乌克兰再不停火,一直维持现在的防御策略和资源动员模式的话,俄乌战争可能要持续到2034年。 扎卢日内说这话时,身份已经从乌军总司令变成了驻英国大使。2024年2月,他被泽连斯基解除总司令职务,3月因“健康指标不符合继续服兵役要求”被解除现役,5月正式出任驻英大使。 有人说这是“政治退休”,但这位曾在乌东战场指挥过无数硬仗的将军,显然没打算在外交岗位上保持沉默。他太清楚前线的真实情况了——2023年他还在任时,就曾向美国防长奥斯汀索要1700万枚炮弹,直言乌军的弹药缺口大到难以想象。如今换了身份,他终于可以说出那些在总司令任上不能说的话。 “2034年”这个时间点绝非随口说说。扎卢日内亲眼见证了战场的转折:从2024年开始,俄罗斯彻底改变了打法。阿夫杰耶夫卡战役后,俄军不再搞大规模进攻,转而用无人机和炮火日复一日地消耗乌军。 他在采访中没明说的是,这种消耗战对乌克兰来说简直是噩梦。乌军每天能发射的炮弹只有2000发,而俄军那边是1万发,五倍的差距意味着乌军阵地每天都要承受雨点般的打击。 扎卢日内的警告戳中了乌克兰最痛的地方:人力和资源的双重枯竭。他当总司令时就跟泽连斯基在征兵问题上闹过矛盾,2023年泽连斯基解除所有地区征兵办公室主任职务时,他公开表示惋惜。 现在前线士兵疲劳到极点,征兵越来越难,而俄军却通过这种“钝刀子割肉”的打法,一点点磨损着乌军的有生力量。这位前指挥官太清楚了,按照现在的动员速度,乌克兰根本耗不起十年。他的“2034预言”不是吓唬人,而是把基辅一直不愿面对的现实赤裸裸地摆在了桌面上。 俄罗斯这手消耗战玩得确实够狠,说白了就是不跟你拼硬仗,专挑性价比最高的方式打。2024年之前,俄军还在用巡航导弹猛轰乌克兰基础设施,那种高价值武器打一发少一发。但现在不一样了,他们学聪明了,改用“天竺葵-2”无人机当主力。 这种无人机其实就是伊朗“见证者-136”的俄罗斯版,成本低到让人咋舌,关键部件在民用市场就能买到,俄军第一批就弄了300架,第二批直接来了2400架以上。按这规模,就算每天扔100架,也能连续扔一个月不重样。 这种战术变化带来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乌克兰的电力设施、交通枢纽时不时被无人机击中,虽然每次破坏不算致命,但架不住天天来。乌军的补给线变得越来越脆弱,有时候送一批弹药上前线,半路就被无人机盯上炸掉。 更麻烦的是人力消耗俄军每天的炮击虽然单次杀伤不大,但累积起来数字惊人。乌军士兵伤亡率居高不下,新兵训练时间被压缩到极致,刚上战场就成了炮灰。扎卢日内最清楚这种消耗的可怕,他当总司令时就知道乌军的人力储备快见底了,现在只不过是把这个危机公之于众。 扎卢日内的警告之所以刺耳,是因为它暴露了一个残酷现实:战场上赢不了,谈判桌上也没进展。2025年5月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会谈,本被寄予厚望,结果只谈成了交换1000名战俘,实质性的停火协议连影子都没有。 俄罗斯代表团一上来就抛出了硬邦邦的条件:乌克兰要从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四个地区撤军,还要放弃对克里米亚的主权声索。乌方代表团当场就炸了,觉得这根本不是谈判,是逼他们投降。 国际社会的调解也没起到多大作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试过推动美俄领导人会晤,结果阿拉斯加峰会开了也白开,没达成任何实质性共识。西方内部更是意见不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乐观地预测“激烈战斗可能到2025年底结束”,但法国的战略评估却认为“能拖五年”。 这种分歧让乌克兰很难得到统一的外部支持,军援时断时续,谈判也没个明确方向。 俄罗斯之所以敢在谈判桌上如此强硬,说到底还是消耗战打得起效果。他们清楚乌克兰的软肋:西方援助不可能永远这么给力,乌克兰的人力资源也快到极限了。扎卢日内的“2034警告”其实是在提醒所有人:再这么耗下去,乌克兰可能连谈判的资本都没了。 但现实是,停火的门槛被越抬越高,俄罗斯想趁着优势逼乌克兰签城下之盟,乌克兰则寄希望于西方援助能带来转机,而西方又在“挺乌”和“厌战”之间摇摆不定。 这场战争的走向,现在看来越来越取决于谁能熬到最后。扎卢日内用“2034年”这个时间点敲响了警钟,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乌克兰的家底有多薄。俄军的消耗战还在继续,谈判桌上的僵局没有松动迹象,而乌克兰的资源和意志正在被一点点磨损。

0 阅读:8
桃花林里诗

桃花林里诗

桃花林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