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亲眼见证了国际奥委会的双标决定! 19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宣布,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运动员在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冬奥会上只能以中立个人身份参赛,且不能出现俄白两国国旗? 冰场上的刀刃划开的,不该是政治的裂痕。这话听着有点理想主义,可奥林匹克宪章里明明白白写着“体育远离政治”。现在倒好,运动员训练时摔断的骨头还没长好,就得先接受“不能代表国家”的判决,连国旗都成了禁忌。这哪是对体育的尊重,更像拿运动员当棋盘上的棋子,走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得符合某些人的心意。 有人翻出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旧账。那会儿韩国运动员在短道速滑赛场上犯规,裁判睁眼闭眼就算了;俄罗斯运动员哪怕成绩再好,只要沾点“禁药疑云”,就得被取消资格。如今更干脆,连国家的名字都不让提,美其名曰“中立身份”,可真中立吗?其他国家的运动员能披着国旗谢幕,能唱着国歌领奖,俄白的选手却只能像没家的孩子,站在领奖台上听着别人的欢呼,这种区别对待,比冰刀划在冰面还刺耳。 运动员们的反应让人心疼。俄罗斯花滑名将特鲁索娃在社交媒体上发了张自己披着国旗的旧照,配文“这面旗帜永远在我心里”。她从6岁开始练四周跳,脚踝上的伤疤比奖牌还多,为的就是能在冬奥会上让国旗升起。现在突然说“不能带国旗”,等于告诉她“你所有的努力,都不能和国家绑在一起”,这打击,比输掉比赛还难受。 国际奥委会大概忘了,体育的魅力从来不是看你来自哪个国家,而是看你能不能突破极限。当年博尔特代表牙买加打破纪录,全世界为他欢呼;谷爱凌穿着中国战袍夺冠,不同国家的观众都在为她鼓掌。这些瞬间里,没有政治,没有偏见,只有对人类潜能的赞叹。现在给俄白运动员套上“中立”的枷锁,其实是在玷污这种纯粹。 更让人不忿的是双重标准的尺度。某些西方国家发动战争时,他们的运动员照样能在赛场上挥舞国旗;轮到俄白,就连运动员个人的努力都要被打上“政治标签”。这就像学校运动会,老师对成绩好的学生说“你随便跑”,对另一个学生却喊“你得蒙着眼睛跑,还不能穿校服”,这哪是比赛,是明摆着欺负人。 不少国家的奥委会已经站出来反对。哈萨克斯坦奥委会主席说“体育不该分三六九等”,印度运动员在采访里直言“这会让年轻选手寒心”。他们懂,今天能对俄白运动员这样,明天就能对其他国家的选手动歪心思。当体育开始看政治脸色,那奥运会和普通的友谊赛还有什么区别? 运动员的汗水是不分国籍的。他们在冰场摔了又爬,在雪道上拼尽全力,为的从来不是某个政治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誓言。国际奥委会的这个决定,与其说是“规则”,不如说是对誓言的背叛。希望到2026年,我们能看到赛场上少点政治算计,多点纯粹的竞技,毕竟,没人想看一场戴着枷锁的比赛。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我们亲眼见证了国际奥委会的双标决定! 19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宣布,俄罗斯和白
老乡最是味儿
2025-09-20 15:05:06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