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个新闻,心里挺不是滋味。一个姑娘结婚后,把亲生父母告上法庭,要他们返还当初收的18万彩礼,法院最后判父母还她10万。你说这事儿怪不怪?不是婆家要钱,是女儿反过来要父母退钱。彩礼本是两家结亲的礼数,结果成了女儿和父母之间的账本,一笔一笔算得清清楚楚。 说实话,这事儿听着像闹剧,可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真实写照。姑娘说,这18万是她打工挣的,父母收了彩礼,一分没给她,全拿去贴补弟弟了。她结婚时想用点钱办个像样的婚礼,父母说“没钱”,结果她一查,钱早就进了弟弟的口袋。她不是不孝,是心寒——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最后全成了弟弟的房本。她告父母,不是为了那10万,是想问一句:“我这个女儿,到底算不算人?” 最让人心疼的是,这种事太常见了。多少农村女孩,从小被说“你是女孩,以后是别人家的”,家里有好吃的给弟弟,有钱读书的也是弟弟,自己只能早早打工、嫁人。彩礼在别人家是“聘金”,在她家却成了“还款”——还给婆家的“成本”。她不是不嫁,是嫁得委屈。她不是不认父母,是父母从来没把她当“自己人”。 我们总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可水也是血,也是命。她十月怀胎,是父母的女儿;她打工挣钱,是家里的顶梁柱;她结婚,是人生的大事。可到头来,连自己挣的钱都拿不回来。更讽刺的是,父母还觉得“你嫁人了,钱不该归你”?可你想想,要是儿子结婚,你会把他的彩礼拿去贴补别人吗?不会。那为什么对女儿就可以? 这10万,不是钱的事,是尊严的事。法院判了,不是说女儿“不孝”,而是说她也有权利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总说“孝顺父母天经地义”,可父母有没有想过,他们对得起“父母”这两个字吗?爱,不该分男女;钱,也不该分男女。你养我小,我养你老,这是情分。可你一边用我的钱,一边说“你是外人”,那就是凉薄。 来评论区说说吧。你身边有没有重男轻女的事?或者你就是那个“被牺牲”的女儿?也许你的一句“我也经历过”,就能让另一个女孩知道:你不孤单。别让“彩礼”成了“剥削”的借口,让“亲情”变成最不该算的账。钱可以还,可被伤的心,怎么还? (案例来源:大参考)
你见过哪些结婚作死的行为?
【36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