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巴结英日,撕毁中国百亿投资项目,被耍后还想和中国再续前缘。 上世纪60年代,当中国自身还处在艰难的发展阶段时,一支由中国工程师和工人组成的队伍远渡重洋,来到了遥远的东非大陆。 他们的任务,是帮助坦桑尼亚修建一条通往赞比亚的铁路坦赞铁路。 这条铁路不仅是为了打破殖民时代遗留的经济封锁,更是中坦友谊的象征,66名中国工人将生命永远留在了那片炽热的土地上,用鲜血和汗水铺就了坦桑尼亚的经济生命线。 数十年来,这条铁路承担着运输矿产、粮食和物资的重任,使坦桑尼亚减少了对周边国家港口的依赖,也为该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持续的动力。 当时间快进到2013年,中国已成为坦桑尼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投资存量超过70亿美元。 也是在同一年,双方共同宣布了一项更为宏大的计划,建设东非最大的深水港巴加莫约港。 该项目总投资额预计高达100亿美元,由中国企业牵头建设并运营,根据协议,中方获得99年的特许经营权,而坦桑尼亚则将在未来数十年中享受港口带来的就业机会、财政收入和区域经济影响力的提升。 2015年,项目奠基仪式在热烈的气氛中举行。 当地民众挥舞着中坦两国国旗,孩子们唱着欢迎的歌曲,老人们则感慨地说:“中国人带来了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港口工地的周边,学校、诊所和道路等基础设施也开始陆续修建,许多当地人第一次有了稳定的工作,中国企业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和技术,还有一种务实而长远的合作愿景。 然而,美好的开端并没有持续太久。 2019年,情况突然发生转折,英国和日本先后向坦桑尼亚提出了“更具吸引力”的合作条件:包括零息贷款、技术合作方案以及更短的特许经营年限。 这些承诺表面上显得更加慷慨,尤其是对部分倾向于西方国家的坦桑尼亚官员而言,事实上,当时坦桑尼亚政府内部存在明显的政治分歧,一部分高层官员拥有西方教育背景,更信任传统的欧美投资模式。 同时,西方媒体不断炒作所谓“中国债务陷阱”的论调,进一步影响了决策环境。 在未与中国进行充分协商的情况下,坦桑尼亚政府单方面终止了与中国的合作协议,转而与英国和日本展开谈判。 2023年4月,坦方以“协议不符合国家利益”为由,正式暂停了中资参与的巴加莫约港项目,这个决定迅速引发了连锁反应。港口建设全面停滞,重型机械闲置在工地上,原本忙碌的工人被迫解散,中国企业逐步撤出资金和技术团队,留下的是一个巨大的坑洞和当地社区的深深失望。 更糟糕的是,西方承诺的援助迟迟未能落地,英国提供的所谓零息贷款实际到位资金不足承诺的十分之一,而日本提出的技术合作则附带了极其苛刻的条件,包括要求坦桑尼亚使用日方指定的昂贵设备和承包商。 项目拖延导致坦桑尼亚经济遭受重创,失业率迅速攀升,GDP增速从5%以上下滑至3%以下,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相继下调其主权信用评级,外资纷纷撤离。原本期待的经济振兴沦为一场空谈。 2021年新总统上台后,逐渐调整对外策略,承认了此前终止中方协议的错误,2023年第三季度,坦桑尼亚高层通过外交渠道向中国传递了希望重启对话的信号,部分中资项目逐渐解禁,双方就巴加莫约港项目重新展开谈判。 这一次,坦方提出了新的合作条件,将特许经营年限从99年缩短至33年,提高坦桑尼亚政府的持股比例,并要求中方帮助培训本地技术人员。 中国方面则明确表示,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坦方需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不能再出现单方面毁约的行为。 尽管经历了曲折,巴加莫约港项目最终重新启动。 中方团队谨慎而务实地推进协商,强调长期合作而非短期利益,事实上,中国在非洲的其他项目,如吉布提港和达累斯萨拉姆港的升级工程,均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成功案例也增强了坦桑尼亚的信心。 非洲国家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依靠频繁的政策反复和外部投机,而是需要稳定、可信的伙伴关系。对于坦桑尼亚而言,这次经历既是一次代价高昂的试错,也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觉醒。 参考:为了向英国和日本示好,毁约中国超百亿投资,如今哭叫不迭无人应——搜狐
为了巴结英日,撕毁中国百亿投资项目,被耍后还想和中国再续前缘。 上世纪60年代
张五笙说历史
2025-09-20 21:43:32
0
阅读:253
用户10xxx05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可笑至极!
用户16xxx81
添狗的下场都不太好